不以道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2章 天師之邀,老僧修個佛,不以道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本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但是卻沒有想到第二天太子府卻來了一位重量級的人物,正是現如今北魏的國師,當今天師道領袖寇謙之是也!

這位國師可了不得,當今天下流傳著南張北寇,那北寇指的便是這位。南張指的則是龍虎山的張天師,那位可是太上老君親自收下的記名弟子,現如今已然身為凌霄殿四大天師之首,即使是西方的菩薩,見到也得要畢恭畢敬。

可想而知,這位寇謙之竟然能夠做到和張道陵齊名,其本領又怎麼會小呢?據說他曾經受到太上老君授予《錄圖真經》,後來在嵩山遇見仙人成興公,隨他修行不過幾十載功夫,便已然到了地仙境界。

有意思的是,這位自從執掌北地以來的道教之後,推行的卻是與張道陵完全不同的修行主張。更有甚者,還放言龍虎山的道法乃是偽法,除去三張偽法(三張指張道陵、張衡與張魯),另外,張道陵所創立的正一盟是不在意男女合氣之事的,甚至連張道陵自己也是出家之後與夫人一起雙休,天師一門只傳其嫡傳後裔。

但是寇謙之卻反對男女和氣之法,轉而推崇導引服氣,主張清淨之道,與後世的全真教頗為符合。

作為現在北魏最為得寵的臣子,他的到來,無疑掀起了整個太子府的雞飛狗跳。不提,太子一家忙出去接待,但只是金池心中也是有一絲的擔憂,畢竟這寇謙之修為比自己高,而且得太上之正法,自己前來的時候,無論是如來佛還是彌勒佛,都曾與他說過此人。而且話語之間還頗為讚賞!

想到這裡,金池從懷中取出那一篇金葉一般的貝葉靈符,只見。他將此靈符拋向空中,然後念動咒語施展起來,片刻之後,那張被頁之上,一道道佛家的運紋從中流轉而出,將整個房間都給覆蓋住,如同是結界一般,就算是地仙前來也難發現!

做完這一切,金池才稍稍的平復了一下心情,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能確保寇謙之不會發現自己畢竟。他雖然有彌勒佛親自所贈的貝葉金符用來遮掩氣機,但是難免不能保寇謙之從太上老君那裡沒有得到些什麼厲害的法寶,畢竟,那位老祖可是以法寶眾多著稱於世界的,隨隨便便拿出一個扇火用的扇子都是一件無上靈寶,所以說也保不齊,那寇謙之有什麼靈寶可以破開彌勒佛的貝葉金符,從而發現金池。

而事實也正如金池猜想的那般,他那邊剛有一行動,寇謙之立馬就有所反應。連喝茶的動作都頓了頓,頗有深意的對太子說道:“太子殿下的府中可當真是臥虎藏龍啊……”

這句話把身為太子的拓跋晃嚇得不輕,要知道,作為太子的他,自然清楚這位國師的本領,雖然也曾見過金池的神通,但是他也不能打包票,金池就一定比得過寇謙之。

還記得有一年,北魏大旱,太武帝親自下令讓寇謙之下雨,寇謙之也答應下來,命左右門人打好打醮壇,登臺拜雨,果然,不消一炷香功夫,不但天降甘霖,而且雲霧當中還有四方龍神的身影,令滿朝上下震驚不已,自那以後,他也真正開始成為人們心中的神。

說句真話,即使是拓跋晃在有那麼一個瞬間他也想要信仰口千支的天師道,不過終究是因為自小聽聞佛經,對佛家更感興趣,所以說最後不了了之,但是,即使太武帝滅佛之後,他對寇錢之這個人的印象依舊不算太壞,甚至還頗為有好感,覺得此人是一個正直之輩。

“天師說笑了,我這淺灘當中哪裡養得了真龍?若是天師不幸,但可自己前去查查就是了,想必也沒人能夠逃過天師您的法眼。”

寇謙之聞言,露出一抹笑容,然後說道:“是與不是,太子爺您心裡最清楚,再說,我乃一介臣子,又怎能搜查太子的府邸?這豈不是逾越規矩?此次前來,主要還是聽說太子前段時間生病了,皇上放心不過,所以命我前來看看太子,您的身體現在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真不是王爺

來鳳山下賣撒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