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賣蒸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柏家發跡(一百一十),春來又來倒春寒,天橋賣蒸饃,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柏銳歡喜道:“當然好,請太爺爺移駕。”
柏銳出門時早有一騎飛奔回去稟報,沈太爺到時,如意如玉攜小懷景在正門處等候,等沈太爺下了馬車,如意等行禮,叫小懷景叩頭行禮,沈太爺見這小傢伙有板有眼的跪下行禮,連誇懂事,看著柏銳說道:“你這個媳婦娶的真好,相貌端莊好,知書達理好,教子有方好。”
一連三個好字,誇的如意笑面如花,恭敬的道:“讓太爺爺誇得都不知身在何處了。”
沈太爺哈哈大笑,抱起小懷景,邊向前走著邊逗弄孩子,道:“這孩子真是漂亮,長大了定然像媽媽一樣眉眼端正。”
如意交道:“快說謝謝老祖宗。”
小懷景將十根手指分的開開的道:“謝~宗宗。”
又一次逗的沈太爺大笑,如意看沈太爺邊抱邊走有些吃力將孩子接過,沈太爺道:“我得好好謝謝你。”
如意道:“您要謝我什麼?”
沈太爺道:“我那月兒從小刁蠻任性,不是騎馬就是鬥狗,活像個男孩子,自從跟你在一起以後,現在讀書練琴,弄的我這個老太爺也常跟著她附庸風雅。”
如意道:“這是月兒小姐冰雪聰明,我小時學琴,常被父親責打多次才能彈好,而月兒姑娘只學幾次,就得心應手,真是罕見。”
沈太爺哈哈大笑:“這樣月兒進了門,我就放心了。”
到了其中一株老銀杏前,沈太爺像老朋友打招呼似的,摸了摸它,道:“為何還沒有砍掉?”
柏銳答道:“小子不敢。”
沈太爺望了望枯死的樹冠,如意見沈太爺要有話說,使了個眼色讓如玉抱著小懷景去別的地方玩了。
沈太爺道:“這兩株樹相傳是北宋哲宗年間,《淮海詞》的作者秦觀因與蘇軾兄弟的關係被列為元佑舊黨,被貶時,繞道保定看望好友時所栽種,你說的不錯,當時這裡確實應是河灘,秦觀因心情不好而來,好友鼓勵他不要放棄人生理想,不論好壞要勇敢面對,分別時兩人隔著河水種下這兩株銀杏,代表友誼長久,直到後來果然秦觀被一貶再貶,但他沒有放棄理想,堅持詞作,終於被與黃庭堅,晁補之、張宋合稱蘇門四學士。”頓了頓又問道:“你知道沈氏祠堂裡供奉的是誰嗎?”
柏銳搖搖頭。
沈太爺道:“是三百年前我們沈氏的祖先,世人稱為沈萬三的沈秀。”不理柏銳驚掉下巴的表情道:“我先祖沈秀本是浙江烏程縣南潯鎮人,元朝末年,隨他父遷徙到周莊,以躬耕起家。幫助商人陸道源理財,取得巨資。後全力開展貿易活動,迅速成為“資產鉅萬、田產逾吳下”的江南第一富豪。流寓南京、蘇州、吳江等地,名遍天下。終因不懂的收斂,洪武初年,捐資重修長城和南京城後,還要出資犒勞三軍,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猜忌,。時年八月初二,明軍攻陷元大都齊化門,由此入城,明太祖朱元璋將元大都改名為北平。正在北平尋找商機的先祖沈秀,接到聖旨後,充軍發配雲南,腿膝發軟,渾身如被抽去靈魂一般,渾渾噩噩,被衙役押著走到此地時,一老者給他講了秦觀的故事,道‘此樹三百年未倒,你如何就倒了,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先祖沈秀重整精神流放期間,他在茶馬古道再次經商,重獲生機。尋那老者不到,就將這塊土地買下,後先祖沈秀子孫分散各地,有的不願意回周莊銀子浜,到來這裡的一支就是二子沈旺。”
柏銳靜靜聽完這遙遠的故事,似從沈太爺口中講出,又似從古樹中發出,等了等道:“那就更不能砍了。”
沈太爺哈哈大笑,道:“你這個小子除了心地善良一無是處,真是迂腐的不行,樹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懂嗎?銀杏樹又被人稱為公孫樹。”說道這裡停住了嘴巴,看了看眼睛茫然的柏銳,又看了看眼睛清澈的如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