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賣蒸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柏家發跡(二),春來又來倒春寒,天橋賣蒸饃,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輕的說:“看,那不是北里班的王二麼,對對,就那個,獐頭鼠目的,右臉有個黑痣,上面有一戳毛,一肚子壞水,又來找大姑娘小媳婦來了,說的是個戲班,其實就是個窯子。唉,哥,你去過這窯子麼。”

年長的說:“你快去攢倆個錢兒娶個媳婦兒吧,娶了媳婦兒就能管著你點兒了,一天吊兒郎當的,虧你還是個大頭兵。”

年輕的道:“哥,就你正經,沒有不偷腥的貓,你看咱這一棚兵,你問問誰沒去過。”

年輕的看著年長的又道:“老哥,這裡面的道道兒你不知道,好點的一二品的窯子,都叫什麼什麼苑、什麼什麼館、什麼什麼閣的,這些地方挑人,就得從小了挑,進去要先學規矩,接著或學樂器,或學唱戲唱曲兒,或學雜耍,腦子靈光的琴棋書畫就都得會點,更厲害有能寫詩文對對子的,這些都是給大老爺大商賈富公子準備的,三四品的,都叫什麼什麼樓、什麼什麼班、什麼什麼室,這些地方挑姑娘的方法就是,不論是大姑娘也成,小媳婦兒也好,只要長的水靈,說話甜嘴的就成,這就是給咱們這些當差的,家裡有田有屋的,和你們這些月月可以領米糧的旗人準備的,在下來五六品的……”

年長的道:“好了,好了,沒完沒了你還,發了俸銀別還沒到月底就使光了,又餓肚子,找我打秋風。”接著推了一下年輕些計程車兵,道:“快去管管這些人,又亂的不成樣子了。”

“嗨,嗨後面的擠什麼擠。”年輕的衝著人流嚷了兩嗓子。回頭又說道:“老哥,聽說你這次報名了?”

“嗯。”年長些的答道。

“聽人說征討臺灣可不是鬧著玩的,那可是汪洋大海,海是啥樣我也沒見過,聽說比咱京城的海子大一萬倍也不止,這可不比你們滿人騎馬射箭。老哥你不是葉赫那拉嗎,隨隨便便不是就能找到個王爺左領什麼的?怎麼著調動一下也比這強啊,更比去那大海里打仗強啊。”年輕的繼續說道。

“嗯。”年長的沉默了一會兒說道:“月底就動身,我今年三十有二,打仗這個事愣是一回沒趕上過,就是左領說的,騎馬射箭能使得,翻江倒海也去得。”

到了下值時間,交了崗後,兩下無話,各自回家。

“姐,啥叫甕城?”柏弟問道。

“不知道,進去就知道了。”柏姐答道,言罷又裹了裹孩子。

“你叫個啥?”木案後有個師爺模樣的人眼皮也沒抬一下問道。

“我弟柏扣柱,我叫柏春兒,孩子他爹在孩子沒出世就病故了,家裡老人給起名趙遺鏡。”柏姐答道。

“囉囉嗦嗦的,廢話真多,鄉下人叫個貓兒狗兒的多好活,逃難的還帶個好名字,也不怕犯了哪尊大神的忌諱。”師爺模樣的人問道:“也是這懷柔的吧?”見小婦人點頭又道:“去去去,對著前面供桌磕個頭,喊一句‘謝皇恩’領個木牌,去到甕城內,午時有舍粥的地方。”接著自言自語:“這遺怎麼個寫法來著?嗯,算了算了一個吃屎的娃娃,劃了就好了。”

禮畢,姐弟三人來到這阜成門內,看到甕城門洞內刻有梅花,還有一行題字。見姐弟倆幹看不認識,後面有一山羊鬍子老先生操著一口河南口音念道:“阜成梅花報暖春。”接著又喃喃的說:“門頭溝的煤車送了京城暖春,我等卻飢寒交迫,唉,能活命到暖春就好啊。”

進城一看,果然甕城門內有兩處粥棚,熙熙攘攘也有二三百人,聽大夥說前面來的人都進了城,但也是被驅趕到一些地方,不讓隨便走動。這裡能勞動的災民挖了茅廁,搭了茅棚,肩挑擔扛的搬東西,劈柴和,不能勞動的就地編著草蓆草墊。

快到午時,能聽到柴和燒裂時噼啪的聲響,大鍋裡也是傳出陣陣香氣,手裡沒夥計的人早已經拿著黑乎乎的飯碗,等著排好了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來又來倒春寒

天橋賣蒸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