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賣蒸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柏家發跡(一百三十二),春來又來倒春寒,天橋賣蒸饃,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僧道:“苦自心生,心中無苦,又何苦之有?如官人為名,商人圖利,各有所求也就生了苦楚,像我飲這山間之茶,本為草木之葉,毫不稀奇,因追捧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珍寶,哄搶的人多了,也就生了煩惱,但這不是茶之過,而是所求帶來的煩惱,人生之中煩惱自知。”
柏銳道:“多謝大師教誨。”
老僧道:“我哪裡有什麼指教給你,只是見書信傳來,知柏施主為人樂善好施,相處外族人為朋友兄弟,是個福善之人,多說了幾句而已。”
柏銳道:“大師過獎了,只是見他們待我真誠,我以朋友之道待之而已。”
老僧雙手合十,道:“善由心生,柏施主一眼觀之就是忠義之人,但聞今年春茶只你一戶商隊而來,這就像珠寶滾於大道,而無人撿拾,其中原因,我雖然不知,柏施主務要小心留意。”聽得外面門響,老僧道:“小和尚回來了,柏施主請跟我來。”
到院中之時,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和尚,歪鼻子斜眼睛,相貌極是醜陋,還弄得滿身露水,向著老僧道:“老和尚,你也知我去採茶,為何不來幫忙。”
老僧道:“我年老適合在家中待客,你年少適合外出勞作,這是自然之理,因何責怪於我。”
小和尚見老僧去取揹簍裡的茶,道:“一人勞作一人得,你不勞作如何得?”
老僧道:“茶樹非你栽,茶肥非你埋,為何茶花開,茶葉你取來?”
小和尚:“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當取時便取,般若心自摘。”
老僧雙手合十,叫到:“師傅。”
小和尚還禮道:“徒兒。”見柏銳疑惑不解的看著兩人,道:“有什麼好稀奇,師者答疑、傳道、解惑者也,誰人道行高便是師傅,今日我是師傅,明日他道行高了自然他就是師傅。”柏銳啞然失笑。
小和尚道:“徒兒,去將茶制了待客。”
老和尚道:“是,尊師傅法旨。”
這時徠村長的大兒子也已經將小船上載的一些生活用品,上下山往復的往雜貨間搬運,老和尚將鍋斜過來放在火上,這邊將鮮茶葉取出備用,然後用手試試鍋的溫度,茶葉下鍋後,兩手輕輕撈起,由懷內向前推去,再上拋抖散,讓茶芽沿鍋下滑。動作靈活、輕巧,一點也不像上了年紀的老人,徠村長解釋道:“這是殺青,切忌用重力摩擦,要防止芽頭彎曲、脫毫、茶色深暗。”一會兒的時間,芽蒂萎軟清氣消失,發出茶香,老僧將殺的青的茶倒出鍋外,盛於小篾盤中,輕輕楊簸數次,散發熱氣,清除細末雜片。然後放在炭火炕灶上烘,老僧一會兒試試溫度,一會兒捏捏茶葉,說了聲:“五成幹了。”徠村長又解釋道:“這是初烘,要掌握適當溫度不能過幹,過乾的話,初包悶黃時轉色困難,葉色仍青綠,達不到香高色黃的要求,也不能過溼,過溼的話,香氣低悶,色澤發暗。”
接著待初烘葉稍經攤涼,老僧即用牛皮紙包好,每包三斤左右,統共包了也就十一二包,放置好後,老僧道:“這樣需要放置差不多兩日。”
小和尚端著木盤將飯食端到院中,看見老僧道:“別忘了根據天時翻包,若轉色不勻,看我罰你抄寫經文。”
老和尚道:“是。”接著又站直道:“柏施主,請過去用飯。”
柏銳看的用心,沒想到天色已經暗至如此,徠村長道:“柏東家莫慌,你且要在此逗留兩日,那邊會有人通知並招待商隊,要得極品之寶,你要受的這湍流,要聞的這毒障,要吃的這皛飯,要體會這清苦,晚上還要被蚊蟲叮咬。”
柏銳笑道:“當得,當得。”然後轉向小和尚道:“多謝小師傅的齋飯。”
小和尚道:“這無需謝我,你看這一碗白米,一碟白鹽,一盤蘿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