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賣蒸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風雲風雨(一),春來又來倒春寒,天橋賣蒸饃,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康熙四十三年三月,因山東饑民在京眾多,五城施粥不能遍及,康熙帝命八旗大臣各按旗,分在城外三處煮粥賑濟,派佟國維、明珠等監賑。漢大臣、內務府也各分三處賑濟。月底,康熙帝遣各部司將在京山東饑民分送回籍。

同月河間府發水災,地方官吏賑災不力加上糧庫虧空巨大,河間災民也相聚一處,效仿山東災民進京,朝廷聞之,康熙皇帝派四貝勒胤禛及戶部侍郎揆敘抵直隸巡撫衙門,督促直隸大小官員就地解決災情,勿使災民進京。

此保定府經八阿哥幾年經營,已經有許多官員都投到八爺黨旗下,四貝勒剛到頭一日連宣讀聖旨帶大小會議就開了三場,忙的午飯都沒吃,但是佈置下去的工作及任務,當堂就有人提出各種困難,有說縣裡自顧不暇無法承擔災民安置名額,有說錢糧一時難以籌措怕耽誤朝廷賑災大計的,直到承德府知府段丙亮撂出一句話:“我那裡比京城還往北,你叫我運糧來,你咋不直接從京城裡運呢?”

底下開始是竊竊私語,聽了這句話有位官員噗嗤笑了出來,大家跟著哈哈大笑,一笑就亂了,開始膽大的起鬨,顯然面對這不到三十歲的四貝勒並沒有認真的放在眼裡,段丙亮傲慢道:“我說上差,你們來賑災不能是隻憑著幾張嘴來的吧?這麼大的災,朝廷就不出些錢糧?單憑地方可不行啊,還有我們就是擠出了一些錢糧這落下的虧空到時沒了個說法,我們總不能拆了自家的房子去填補吧。”

底下眾人又交頭接耳私語起來,只是比剛才的聲音大了很多,時任的直隸巡撫李光地坐在側案,用手猛地一拍桌子,大聲呵斥道:“都靜了,大呼小叫成何體統,誰人教你們的這般規矩。”轉頭又向四貝勒道:“貝勒爺勿怪,災情緊急大家也是心急如焚,接到朝廷上諭都從屬地匆匆趕來,有些過激言辭,還請貝勒爺海涵,您的章程請允許我們地方上商量商量。”

另一邊的戶部侍郎揆敘大人也是一旁附和,道:“朝廷有朝廷的想法,地方也有地方的難處,救災嘛,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說到這裡就此打住。

這時的胤禛已經是臉色鐵青,看著這一眾只打自己小算盤的官員險些氣炸了肺,正在強自忍耐,忽又聽了這一左一右的兩句話,頓時覺得他們一陰一陽,肯定也是沒安好心,腦袋沒動眼睛卻斜著狠狠的瞅了兩人一眼。

其實李光地也只是變相相勸,請四貝勒胤禛多聽取意見,聽取地方上的一些困難,區別對待再想方案,讓他不要急躁。

而揆敘實是八爺黨的中堅力量,與四貝勒胤禛所在的太子黨素來不和。災情如此緊急,同為救災使,一點忙不幫,反而在這種場合還念歪詩,胤禛心中大怒,口中惡狠狠道:“難道等大水今夜自己退去,災民明日自己回到家中,糧食從天而降嗎?長樂老馮老道的詩文都出來了,嗯?商量,商量什麼?等災民進了北京城,到紫禁城跟皇上乞討嗎?災情嚴重,災民遍地,你們這些官員尸位素餐,就只會推諉扯皮。”自己一通脾氣發完,看著底下的官員竟然還有問題預備著發問,怒道:“你們商量吧,有一個災民餓死我就拔去一個人的頂戴,一群災民造反我就砍去一個人的腦袋。”說完拂袖而去。

剩下鬧了個大紅臉的揆敘和李光地與眾官員面面相覷,沒了主官,底下一位官員出列拱手道:“揆敘大人,李大人,您都可看見了,總得讓我們把話說完,哪些人出錢,哪些人出力,哪些人出地方安置,安置多久?地方上管多久?總的說明白吧,出地的、出錢的手續如何協理,出人的俸祿如何發放,是欽差統一用印,上報國庫?還是地方自己消化。這,這靠生氣總不能辦事吧,而且有的縣富,有的縣就是千年窮縣,這樣硬攤派,傷了我們的官位不要緊,傷了皇上一片愛民如子的心我們可吃罪不起,我們的難處還請二位大人向四貝勒說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來又來倒春寒

天橋賣蒸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