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章 石碑製作,霍格沃茨的路人教授,江年,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誕生之初,是根本不可能看到上千米高的石碑上銘刻的相關畫面記錄的。
要知道,他之所以要在一萬年前的時空留下石碑,就是想要在人類文明誕生之初,就注意到這座顯眼的石壁,然後輕易地看到所有的壁畫內容。
如此,他所留下的神蹟神名才會在人類文明誕生之初傳播,為他提供足夠的信仰之力。
換句話說,如果艾森將自己的身影銘刻在石碑最頂端,那就意味著至少得等到人類發明望遠鏡,或者主動搭建一個新的高臺,攀上去之後才能看到他。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艾森將石碑送到過去一萬年前不同時空的做法,就完全浪費了。
當然了,你要是說艾森將自己的身影刻畫在石碑的最低端,那倒也是能讓人類文明早早就看到艾森的身影。
但問題是,上千米高度的石碑,上面詳細的壁畫資訊,卻是依舊得等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看得到。
顯然,這種做法依然是欠妥的。
除非,艾森直接將石碑以臥倒的姿態立於一萬年前的時空。
沒錯,這石碑上千米高,長度和寬度則分別只有二十米和四米。
也就是說,如果將它放倒,以臥倒的姿態立於大地上,那麼它就會變成一塊長上千米,寬四米,高二十米的石碑。
這樣一來,艾森在銘刻一些畫面時,選擇的餘地就比較多了。
比如說,他可以在最左面刻畫上自己的身影,然後依次往右銘刻地球古史中,各個時期世界變遷的畫面。
或者,他還可以反過來,從右邊開始銘刻同樣的畫面。
無論怎麼選擇,艾森都覺得,二十米高的石碑,想來也不至於不被古人看到。
到時候,石碑上有艾森的身影,上千米的完整壁畫故事留存,艾森就不相信神名傳播不出去!
念及此處,艾森直接將石碑放倒,以橫臥的姿態開始從左到右銘刻了起來。
首先,將自己手捧《艾森之書》的身影刻畫其上。然後,再銘刻一些創世開天之類的畫面。
在這之後,就開始記錄地球最開始的形態。
咦,不對!
既然銘刻了創世開天之類的壁畫,那不如從宇宙大爆炸的畫面開始銘刻。
然後宇宙不斷膨脹的畫面,群星飛速四散的畫面一一銘刻其上。接著是星系的形成、恆星的燃燒、膨脹以及爆發。
緊接著視線拉到宇宙一角的太陽系,氣體和塵埃凝聚成一個個星體,誕生八顆質量可觀的行星。
太陽系徹底成型,然後視角在拉到距離太陽第三顆行星上。
冥古宙十幾億年的時間裡,地球從原始熔岩星球逐漸變化成適應生命誕生的海洋行星。
太古宙七億年時間裡,生命的誕生和進化,地質岩層的變形和變質等等。
……
……
足足一千米長的石碑上,艾森有足夠的空間來劃分地球各個時代的代表性風貌和變化。
當然了,最重要的一點,艾森還特意在各個時代的壁畫上,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比如說,在冥古宙時期的酒神代和雨海代,艾森就刻意將自己的身影刻畫其上,施展“神力”促使地球上誕生了液態水和海洋!
再比如說,在新太古代,艾森將自己的身影刻畫其上,展示出自己施展“神力”催生藍藻大肆繁殖源源不斷施放氧氣,以此改變地球生命的程序。
前寒武紀的畫面艾森記錄的並不多,畢竟,整個地球的古史,前四十億年,其實都是在給生命的綻放打基礎的。
直到古生代的寒武紀開始,生命才變得多姿多彩起來。這一時期,艾森銘刻了自己“施法”點化生命的畫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