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大可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五章 野和尚,南宋第一密探,可大可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喬沂辰一直任憑謝玉軒問話,同時暗中觀察著慧聰和尚的臉色,一見他變了臉色,馬上拿出鐵鏈準備銬人。

慧聰臉色大變,連忙否認:“寺裡的李施主可不是我殺的。”

謝玉軒似笑非笑地說:“我又沒說是你殺的,你急什麼?我先問你,鹿苑寺現在的和尚,可都有度牒?”

這個慧聰和尚,不像得道高僧,反倒有點像魯智深似的,是個野和尚。

唐宋以來,臨安佛教盛行,寺院古剎如林,星羅棋佈,僧尼眾多,讓臨安有“東南佛國”的美稱。

所謂:獨青山水樂,付與寧非天!三百六十寺,幽尋遂窮年。

一天拜訪一所寺廟,需一年時間才能走遍所有寺廟。

事實上,南渡之後,臨安的佛教更加發展,臨安的寺院增至四百八十所。

臨安無路不逢僧,可不是說著玩的。

只是,想當和尚,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大宋對男女出家受戒,有嚴格的規定,如有人志願出家,男的年齡必須在十五以上,要會讀一百至五百字的經文。

女的出家,則要十三歲以上,會讀七十至三百字的經文。

獨子有父母、祖父母在堂的,不準出家。

像奴婢、奸人、細作、賊徒等所謂的負罪人物,也不準出家。

當然,像鹿苑寺這種曾經被毀過,已經荒廢的寺院,有幾個野和尚,也不足為奇。

只是,慧聰是主持,如果他也是個野和尚,那恐怕整個鹿苑寺也沒一個真和尚。

慧聰遲疑了一下,說道:“這個……當然是有的。”

謝玉軒淡淡地說道:“那拿出來看看。”

男女出家剃頭受戒,要在天慶節,也就是農曆四月初八前一個月進行,並要經過官府批准,發給度牒方可披剃。

而且,這度牒也不是免費發放的,需要給錢的。

官府發的度牒,剛開始時,只需要三十貫左右,到隆興年間,就漲到了五百貫。現在,倒是降了點,但也要三百貫左右。

每年官府發放度牒以萬計,這麼做不僅是為了興盛佛教,也是為了增加國庫收入。

想想看,光是賣度牒,一年就有幾百萬貫,還有什麼收入,能比得上呢?

慧聰說道:“來臨安的路上丟了。”

謝玉軒冷笑著說:“丟的好,丟的妙,丟的呱呱叫。”

喬沂辰拿著鐵鏈走上去,冷冷地說:“既然你無度牒,豈能以主持自居?”

沒有度牒,就失去了和尚的身份。

在大宋,當和尚可是很有優越感的,雖然剛開始要給官府交一大筆錢,可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

主要原因是官府對僧人的待遇特別優厚,不但大寺院膳食所費,全有官府供給,每月還給他們發一定的俸金。

當然,這僅限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集慶寺、演福寺、普福寺、昭慶寺、六通寺、法相寺等大的寺院。

一些小的寺院,主要則靠施主佈施。

但是,和尚有了度牒,可免去一切賦役負擔,幾十年以來,足夠抵得上他們交的度牒錢了。

而僧人的生活行為,與在家人其實並無太多的差別。比如說,和尚也可以經商、飲酒、食肉,還可以娶婦、賭博、逛勾攔院,這就使得很多士庶都爭相購求一張度牒。

鹿苑寺沒有多少施主佈施,靠給香客寄宿,也能勉強生活。

慧聰連忙說道:“度牒已經在補辦,很快就能下來。我這主持,也是大家公推的,不作數的。”

謝玉軒說道:“鹿苑寺發生了命案,你這個所謂主持,可逃不了罪責。如果找不到兇手,你就要下獄。”

喬沂辰詫異地看了謝玉軒一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我有一個慫炮坑爹系統

不綁兜子的豬豬

宦寵天下

素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