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7章 水鏡來歷,三國第一紈絝,刀光,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何況這次是真的佔理!而且盧植等人並非常人,一點就通,因此無需水鏡多費唇舌,他們就已瞭然於胸!”
陸遠點頭,他倒從未輕視過盧植,鄭玄,蔡邕等人。
這些人雖然年邁,卻也都是當世人傑,不容小覷!
單看他們對水鏡認真請教,這份風采氣度,就遠超常人!
“黃巾之亂以前,水鏡並非好好先生!”
郭嘉輕嘆,繼續道:“黃巾之亂時,水鏡為司馬家主,力主開倉放糧以緩解民亂,此舉雖然救下大量難民,卻終究與朝廷的旨意相悖,被說成異端,險些徹底葬送了司馬家!”
他說到這裡,自顧自喝了口酒,將前因後果娓娓道來!
黃巾之亂的理由並不複雜,只是世家貪婪,百姓飢餓,引發的一場天大民變!
潁川處於風口浪尖,各世家響應朝廷號召,紛紛盡起私兵,武力平叛!
司馬徽覺得血腥鎮壓只會適得其反,號召家族開倉放糧,幾乎平息潁川亂局。
可惜木秀於林,此舉無疑傷了各世家,以及潁川太守臉面,司馬徽因此被定罪勾結黃巾,欲圖不軌,司馬家也險些一起被剷除。
幸虧陳家一力相護,使司馬家付出極大代價後,才得以倖免於難!
司馬徽從此心灰意冷,逢人只說好話,成了如今的好好先生。
不再妄言,不再辯駁,甚至不再理會家族事務,只是專心種田!
直到潁川書院建成時,司馬徽才開始與陳群,荀彧,郭嘉等一群小輩來往。
一次司馬徽酒後直言,大漢不知體恤民力,自行取禍之道,不如早亡!
潁川人才濟濟,司馬徽想在小輩中尋一把快刀,助他完成心願!
只是司馬徽說完後,只找到個同族小輩司馬懿,教導數日後就興致缺缺,徹底種田了!
之後天下大亂,直到皖城,潁川眾人才再次相聚。
陸遠聽得怔怔出神,忍不住問道:“如此說來,水鏡先生豈不是我等同道中人?還有司馬懿如今何在?上次我在潁川相問陳群,陳群也不得而知!”
他從未想過,言行不羈,苟且如老農的水鏡先生有如此過往!
大漢不如早亡,這言論比那些黨人謀劃,廢除靈帝還要驚世!
甚至司馬徽現在應該還在計劃此事,如此正和他志同道合!
不過往事已矣,聯想歷史,他不得不關注鷹視狼顧的司馬懿!
司馬懿如今十一歲,但這時代的孩童往往少年老成,如陸遜,諸葛亮等人,不容小覷!
縱然歷史已變,這些人依舊難掩其智慧,正該璀璨奪目!
可惜司馬懿並非司馬徽家族中人,只是同族,相差甚遠!
這才讓他上次去潁川時,與之失之交臂!
“將軍,無需專門為水鏡費心!”
郭嘉無奈笑道:“他這般人物,心志何其剛毅,不會為外物困擾!只要將軍所行合他心意,他自然會出面相助,反之再多虛禮,也不會讓他心動分毫!”
陸遠微微點頭,心頭稍稍無奈,但這是實情。
到了一定高度,爭的只是理念,虛禮只會貽笑大方。
什麼三顧茅廬都是扯淡,諸葛亮要是無心,三十顧也無用!
而且這些人心志剛毅,極難為外物所動。
如同荀彧其人,剛而不折,內心自有堅持。
縱然知道大漢存亡之必然,卻也會為了心中操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至於司馬懿,應該一直隨其父在京城吧!”
郭嘉不以為意:“他只是到潁川求學一時,水鏡說其暮氣沉沉,苟且不堪,等他敢於成事,需要我這輩年輕人都死光才行!這如何等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