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光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章 “五年”,大國藍途,銀月光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點兒意思,這似乎給日本人近乎完美的說辭嵌開了一條縫。
前田朝著康承業禮貌地欠了欠身,笑道:“康先生說笑了,聽說您對水下機器人很感興趣,那麼能否冒昧地問一句你們的研發進度到哪裡了呢?”
康承業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抓住一個問題,油田什麼時候能正式投產。
“根據目前的條件,從建設到出油最快也要到1985年。”曹剛飛回答。
康承業很有自信地挺直了身板說道:“那就把海鉤號這條抹去吧。”
在場一片譁然!
前田也以為對方在開玩笑,一個連工業電氣化都沒完成的國家居然說要在五年之內製造出能夠在水下作業的機器人?
“康先生這可不是您在北上重工說的堵氣話……”
“我從來不堵氣,如果我們做不到的話,一切損失我方願意全部承擔。”
姜弘深也有些不淡定了,他深吸了幾口氣,看了看一直旁聽的鄒文林,鄒文林一臉淡然,沒有表態。
幾個政府代表也在相互交頭接耳,似乎這個胸脯拍得太滿了。
康承業伸出五根手指在日方代表面前晃一晃,再次肯定地說:“五年!到時候使用中國的水下機器人!”
賭注太大,沒人敢當場拍板,談判暫時中止。
鄒文林把康承業私拉到一間小會客室,關嚴實了門,他嚴肅地問:“你告訴我你們到底有什麼底氣,不要說大話空話!”
康承業從公文包裡抽出厚厚一摞資料遞了過去,然後一頁頁翻給鄒文林看。
那裡裝的大多是南海考察後整理出來的資料,還有水下機器人的粗略設計圖,康承業指給鄒文林看。
“老師您看,從公開資料上顯示,海溝號長3米,重5.4噸,是纜控式水下機器人,裝備有複雜的攝像機、聲吶和一對採集海底樣品的機械手。然而這一切還停留在設計上,距我所知日本目前能夠實施水下作業的深潛器最大下潛深度不過300米。而如果僅考慮到300米的水下設計,我們可以很快成型,自主機器人水平肯定不夠,但如果是遙控……”qqxδnew
鄒文林馬上明白了什麼:“這是訛詐!”
談判桌上本來就是爾虞我詐,只要對方相信是真的就能擁有足夠的籌碼,從而進一步取得優勢的談判條件。日本發展得太快了,以至於在普遍概念裡他們似乎沒有做不到的奇蹟,就算日本深潛技術在全世界領先,‘海鉤’號的出現至少不是現在!
“如果留給我們五年時間,我一定能做出適合的水下深潛器,請老師早點把我派到渤海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