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月光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章 跟風,大國藍途,銀月光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改革開放嘛,摸著石頭過河,這是政策允許的,人家看你搞機器人獲得了那麼高讚譽,也想來喝口湯嘛。”
“我不是為自己!”康承業強調著。
“我肯定信啊,可你說給他們聽,會信嗎?”
“這浪費的是中國的資源,大量的重複研究,大量的重複購買會嚴重拖慢總體研發進度的。”
常新遠也嘆了口氣:“這事兒還真得讓中科院知道,要不和鄒老師說說。”
康承業擺了擺手:“鄒老師日理萬機,方方面面的工作已經夠讓他操心的了,機器人這件事在大局上還是件小事。”
“那怎麼辦?”常新遠話題剛落就眼前一亮,“哎!有個人可以在學術領域呼籲一下。”
“誰?”
“張老師啊!”
張良工教授德高望重,又是中國自動化的第一人,他呼籲效果肯定好。
康承業略略地獲得了安慰。
“什麼?有這種亂象啦!哼!這些個傢伙當年就吃飽飯不幹活兒,現在又跳出來爭名逐利,這還是往好了說,我早就聽說有人打著科研的名義大要經費上下其手!你放心,這個事兒我肯定給你呼籲到底!”
有了張良工教授的保證,亂研發的事應該不至於很快擴大,但學術領域的呼籲畢竟代替不了行政命令,必須讓更多人儘快看到成果。
“只要我們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工業機器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專案亂上馬的現象,時不我待,大家加油吧!”
康承業向全體研發人員深深地鞠了一躬。
康承業到底沒買成美國的儀表,因為顧自成勸他再等等,馬上就會有更新的技術出現,一切都等他來美國之後再做定奪。
美國之行有著緊迫的必要性。
……
……
康承業不給鄒文林添麻煩可不代表別人不會。
張良工在南京開的一次學術會議上就正式批評了這種跟風式亂研發,之後他在報紙上一連發表了三篇文章指出種種問題,隨後更是揮師北上,來到北京鄒文林的案頭上拍桌子。
鄒文林的辦公桌上擺滿了厚厚的資料,他整個人都要埋在這些資料裡了,揉著微微發痛的頭,他慢條斯理地說:“改革伊始,什麼都要慢慢來,北京烤鴨才剛恢復‘全聚德’的名號,咱們那些落後的工作作風也得一點點梳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嘛。”
“我不管北京烤鴨,你看我發表的文章了沒有?連個三線的小拖拉機廠都要上馬機器人專案,他們這是要幹什麼?他們懂什麼是機器人嗎?你們不是要把機器人變成大鍊鋼吧!”
張良工顧不得老邁的身子,一手拄著柺杖,另一隻手說一句話就重重拍一下桌子。
“我說老夥計,別拍了,再拍我這陳年的老辦公桌都要散架子了。”
“你在這兒裝什麼艱苦樸素呢?你怎麼就不下去看看?好好查查這些申請下來的科研經費都到哪兒了?我可聽說了,光買美國的儀表就花了二十幾萬美元,咱們國家缺儀表嗎?缺的是電子裝置!缺計算機!我們研究機器人是為了服務整個國家的工業體系的!”
“總不能打消同志們的熱情嘛,那個拖拉機廠的報告我看了,拐彎沒腳地遞到我的案頭。純屬扯淡!讓我給駁回去了。”
鄒文林摘下眼鏡,又揉了揉鼻樑,再戴上時感覺精神爽利了一些:“還有我說,你大老遠來北京就是為了找我拍桌子來啦?”
“我是來找你批經費的,報告都上來一個多月了,一點兒動靜都沒有。”張良勉強按住火氣,拄著柺杖坐了下來。
“報告?什麼報告?我怎麼沒看到?”鄒文林詫異地問。
“我們學校為了研發工業機器人申請的費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