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六章 殊途同歸,女俠且慢,關關公子,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順便誇獎華俊臣、許天應兩人的忠肝義膽,等待講完經過後,才道:
“雖然奇襲西海後方失策,但我朝的軍械糧草還沒送到,人手也未曾折損,只浪費了一顆丹藥,大抵上來講不算傷筋動骨。若是能招安神塵和尚,從沙州起兵,擾亂南朝後方計劃同樣行得通……”
神塵和尚雖然是出家人,但無論名聲還是影響力,都當得起‘沙州王’的三個字,若是帶頭挑事造反,威懾力比黃蓮升這大漠蠻子大的多。
但子良公公身為十二侍之首,對南北奇人並非沒有了解,對此搖頭道:
“神塵和尚亦正亦邪,國師都看不透,想招安沒那麼容易。”
李嗣皺了皺眉:“南朝以道家為尊,十二州唯有沙州能看到遍地寺廟,我大梁開出立佛家為國教的條件,也沒法請動神塵和尚遷入北梁?”
跟在後面的曹阿寧,因為是曹公公徒弟,對神塵和尚的事兒挺了解,接話道:
“其實南朝廢帝繼位後,怕坐不穩皇位,暗中派人去請過神塵和尚,開的條件,就是讓‘二聖’變成真二聖,封兩個國師,神塵和呂太清平起平坐。”
李嗣回過頭來:“結果呢?神塵和尚怎麼回覆?”
曹阿寧道:“神塵和尚說,廢帝看上的是他的武藝,不是他的佛法,拒絕了朝廷。”
李嗣張了張嘴,無言以對。
子良公公接話道:
“太后娘娘自幼信佛,而聖上則是三教皆尊,神塵和尚若是真聖僧,我等以宣揚佛家為由,也請的動。
“但可惜真大徹大悟的聖人,不會做強行勸人眅依佛門之事。
“在國師看來,神塵似乎並不在意是否能成佛,更像是一個外人執掌了佛家,心裡並沒有佛,但又得盡心盡力幫佛家傳承佛法,為此只能在不破壞清規戒律的情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懲惡揚善、除暴安良。”
李嗣摸著下巴琢磨了下:
“這聽起來沒什麼不對。”
戌公公掌管的是緝盜所,對此搖頭道:
“懲惡揚善,也講究‘殺必有度、善必有尺’,扒手偷東西,最嚴酷的懲罰也是砍雙手;若是人家偷你幾文錢,你直接把人罰做苦役,囚禁到死,明顯過於嚴酷,和懲惡揚善沒關係了。
“而神塵和尚只分‘有罪和無罪’,不分罪之大小,逮住了就是終身為奴。這蠻不講理的行徑,放在江湖上都算魔頭了,夜驚堂至少還給人一個痛快。”
李嗣想了想,評價道:
“其實吧,根據刑部那邊的說法,有罪之人,後悔都是後悔被抓住,而非後悔曾經幹了壞事;真正能為所行之舉自責懺悔的人,一萬個裡面不一定出一個。神塵和尚或許是知道他們沒誠心悔悟,才不放人……”
戌公公道:“事實確實如此,但‘國無法不立’,什麼罪判什麼刑罰,要嚴格依照律令;我覺得你有錯,便一律判終身為奴,放在帝王身上都是暴虐之君,神塵和尚不過一個僧人,哪來的這麼大官威?”
一行人說著說著,就變成辯論了。
子良公公聽了片刻,抬住眾人的話語:
“所以說,神塵和尚亦正亦邪,很難說清是聖人還是惡人。我朝尊佛家為國教,或許能請動真高僧,但神塵和尚不一定。”
李嗣知道北梁當前的境遇,拿的出手的高手,基本就只剩國師和山高皇帝遠的北雲邊了,如果挖不倒神塵這種人物,後面局勢相當被動。
就在一行人愁眉不展之際,李嗣靈機一動,忽然想起了什麼:
“對了,我跟著沙陀部的軍卒,從溶洞出去的時候,在兵道的出口,發現了始帝出兵時留下的碑文,上面用古梁文寫了一句‘神授九術、奉於川口’。
“我猜測這九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