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公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六章 自取其辱,女俠且慢,關關公子,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夜國公一介武人都明白的道理,李大人莫非不明白?”

李嗣神色巋然不動,搖了搖頭:

“西海諸部可不是尋常順民。南北兩朝皆起源於西北,西海諸部自認天下正統,千百年來多次滅國,都未曾被打斷脊樑骨,一心想要復國,僅靠懷柔之策,可沒法打消其決心。

“老夫今日,偶然聽到了一首西北王庭死忠之士的遺作,把西海各部的風骨血性展現的淋漓盡致,諸位可想聽聽?”

陳賀之平靜道:“李大人請講。”

李嗣稍作醞釀,開口道:“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

夜驚堂冷峻不凡的氣態一凝,稍微坐直了幾分目光有點怪異。

而陳賀之與祭酒周老夫子,則是眼神微變,心頭暗道不妙。

畢竟這筆力雄勁的詩作,他倆完全沒印象,李嗣忽然拿出來,他倆要是說不出門道,這會談豈不是成了北梁主場,光聽李嗣講學了?

陳賀之越聽越是心驚,餘光望向坐在最左側的周老夫子,詢問知不知道出處底細。

而周老夫子都聽懵了,想讓學生去查,但這場合顯然沒機會,只能保持老成持重之色,全神貫注聆聽。

李嗣瞧見兩個外交官表情出現變化,就知道他們也沒聽過,語氣都慷慨激昂起來了,等唸完之後,感嘆道: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此詩展現的風骨血性才氣,遠強於我們這些南北兩朝養尊處優的名士大儒;能培養出這種文人心氣的地方,哪怕一時消沉,也不會墜其志,來日必能復起,陳大人、周先生,你們說是不是?”

當前辯論的話題,是西北王庭骨頭太硬,沒法用懷柔政策徹底收服。

陳賀之和周老夫子覺得這詩展現的血氣決心和愛國情懷無可挑剔,但說是吧,就贊成了李嗣的觀點。

說不是,就得反駁這首詩,他們連寫詩之人的根底都不知道,拿什麼引經據典去反駁?

陳賀之稍顯遲疑,沒有立即搭話。

而夜驚堂坐在旁邊也沒料到他中午用來嚇唬北梁小才女的東西,晚上就被李嗣拿來,把自家人給鎮住了。

這玩意陳賀之肯定沒法回應,夜驚堂見此稍作斟酌,開口道:

“此詩為昔日西北王庭秘書省的一名校書郎所作,因王庭動亂,官職多有變動,其一生勤政愛民兢兢業業,有為國為民之心,但絕非好戰愚忠之輩,且深知軍民甘苦。李大人只道聽途說了一首詩,便以此定論西海百姓一心只為復國,太狹隘了。”

說著,夜驚堂微微勾手,讓右側的書記官抵來紙筆,在紙上寫下幾行字跡。

李嗣見夜驚堂如數家珍,表情微微一僵,下意識坐正幾分,其他四人也是如此。

而陳賀之等人,和李嗣等人一樣,都有點茫然,陳賀之坐在旁邊,偏頭檢視,輕聲道:

“塞北途遼遠,城南戰苦辛。幡旗如鳥翼,甲冑似魚鱗。凍水寒傷馬,悲風愁殺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黃塵……”

輕聲話語傳出,會客廳裡漸漸變得鴉雀無聲。

不說南北兩朝的官吏,連梵青禾都看愣了,暗道:西海這鳥不生蛋的地方,還能出這種憂國憂民的大文人?我咋沒聽說過……

夜驚堂筆鋒流利寫完後,把紙張遞給後面的隨從,讓其呈給李嗣:

“李大人可聽過此詩?”

李嗣表情有點僵硬,抬手把紙張接過來,又仔細看了遍,想了想道:

“李某不才,確實孤陋寡聞了。”

“那李大人可明白此詩之意?”

“……”

李嗣肯定看得明白,描寫的是戰爭的殘酷,字字滴血的反戰詩,而且風格和前面那首一樣,顯然是一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手握三寸銀針

失落小屋

孤樓

風雨如書

超級武技

秋落冬臨

諸天:開局被葉天帝打爛金手指

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