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克莫里亞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六章 兢兢業業楊廷和,穿越成范進,開局就中舉,夏洛克莫里亞蒂,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實上,我們都說清代的俸祿低,但自雍正以後,地方官實行養廉銀,京官實行雙俸制,其收入維持生活已經不成問題。

明代的俸祿在不同時期都有一些變化,但最主要的還是集中在洪武時期。洪武以後,官員的俸祿制度大體形成定製,只是在發放形式上面有所不同。

明代官員分為九品十八級,九品之外還有未入流的小吏,這些人組成了帝國龐大的官吏隊伍。朱元璋建國大明後,於洪武四年正月下旨擬定了文武官員的年俸標準:

正一品九百石,從一品七百五十石;正二品六百石,從二品五百石;正三品四百石,從三品三百石;正四品二百七十石,從四品二百四十石;正五品一百八十石,從五品一百六十石;正六品一百石,從六品九十石;正七品八十石,從七品七十五石;正八品七十石,從八品六十五石;正九品六十石,從九品五十石。

這是明代規定的第一個全國統一執行的俸祿制度,規定官俸給米,按月發,俸祿高低與品級相一致。

到了洪武七年八月時,朱元璋又下令賜給文武百官公田,以保障各級官吏的生活供給。不過,賜給官員公田容易造成與民爭田的現象,於是又廢除了這項措施,重新發給祿米。

洪武十三年是明初重要的一個年份,這一年朱元璋廢除了沿襲兩千多年的丞相制,並在俸祿制度上也做了一次較大的調整。規定:

“正從一二三四品官,自千石至三百石,每階遞減百石,皆給俸鈔三百貫;正五品二百二十石,從減五十石,鈔皆一百五十貫。正六品一百二十石,從減十石,鈔皆九十貫。正從七品二百石,鈔六十貫。正八品七十五石,從減五石,鈔四十五貫。正從九品七十石,鈔三十貫。”

這次俸祿的修訂,增加了各級官員的俸祿收入,還縮小了正從一品與正二品之間的差距。只不過,這次增俸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四品以上高官,四品以下的中下級官吏的俸祿依然偏低。

洪武時期,官員俸祿主要是米、鈔兩部分組成,且主要是給米。永樂時期,開始全面推行米折鈔的制度,規定:“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鈔;三四品米鈔各半;五六品米六鈔四;七八品米八鈔二。”

此後的宣德、正統各朝,又有不同程度的調整,主要是米鈔的比例。不管是給米還是給鈔,對於官員們來講實際作用都是一樣的,並不會因為比例不同而受到經濟上的損失。

然而,明代發給官員的俸祿卻有第二種方式,即米折物,主要是折成胡椒、蘇木、絹布、棉布等,這種米折物官方的叫法為“折色”。

折色始於永樂時期,當時為了營建北京城,規定京官的俸祿三成給米,剩下七成則“春夏折鈔,秋冬則蘇木、胡椒”。

胡椒、蘇木作為一種重要的藥物和染色物料,在當時主要作為奢侈品在宮廷使用。將這種奢侈品當作俸祿發放,且官方規定的折色價值低於市場價值,實際上就是降低了官員的俸祿。

俸祿低是明代的一大特點,與唐宋相比,明代的俸祿標準低得離譜。唐代時一品月俸八千,另有職田,一品為六十頃。又有世俸錢,一品為二百萬(二千貫)。宋代的俸祿比唐代則更高,資料就不單獨羅列了。

而明代的正一品月俸僅有八十七石,與唐宋相比較,簡直連零頭都不及。因此《明史》中說:“自古官俸制薄,未有若此者。”

其二是官俸折色一定程度上又減少了官員的收入待遇。明代官員俸祿的發放,何時支付本色俸,何時支付折色俸,都是朝廷說了算,而從不考慮各級官吏的實際情況。而且折色的比例也是朝廷一言堂,具體是發什麼物品也是根據朝廷的現實需要釋出。

要想把明代官員的俸祿換算成銀子也不難,明代的一石米在不同時期摺合銀兩數額也不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全球高考:誰說歷史無用?

快活醫生

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

梨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