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章 土木運天(下),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許多年後,市長向國器坐在首裡城的辦公室裡,仍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大宋冊封船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此地距離運天港已是不遠,遠處的港口不知何時又修築了幾道新的木棧橋,向羽地內海筆直的伸展而出。晴朗的天氣更是使得棧橋旁停泊的船隻可以被看得很清楚——兩艘懸掛著藍白星旗的比唐山的冊封船更大的巨船正停泊其中,巨船之下,幾艘冒著黑煙的小艇無風自行,在大船與棧橋間來去自如,裝卸著各色的貨物。
碼頭上,幾座與首裡城的百浦添御殿不分上下的高塔不知何時豎立於此,塔樓的上面斜斜得向空中伸出長臂刺破天際,不停的緩緩地改變著方向,用垂下的鐵鉤吊起船上卸下的貨物。
高塔下,數十名戴著藤帽的琉球人,正在幾個“宋人”和琉球士人的指揮下,在碎石鋪成的道路上,齊聲喊著號子,鋪設著一條條發黑的木材和兩條平行的黑色鐵條。
向國器在這光怪陸離的環境中不由的看呆了,信馬由韁地走到那群琉球士人旁邊。他突然覺得為首的那個年輕士人很是眼熟:“莫不成是羽地殿內世子殿下?”
滿頭大汗的吳象賢連忙扶了一下藤盔,連忙拱手作揖道:“讓國頭親方世子見笑了。”
“不敢不敢,”向國器趕緊還禮,問道,“世子殿在此所為何事?”
吳象賢笑道:“在下近日在讀大宋使者所贈《物理小識》,見其中有‘鐵軌’之物,不甚瞭解,因此特意前來觀摩體驗一番。見無姓多不懂宋人言,便在此做起通事。在下游學時薩師時,曾讀唐人諸書,見先秦有一大儒荀卿,曰:‘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固其‘性惡論’絕非正道,但此言極是。”
“原來如此。”向國器雖然最近耽於學習日語,但是漢文古籍是琉球士人的基本功,這幾句還是聽得明白的。
“《淮南子》有言‘聖人以身體之’,聽聖人言而後行之。去那大宋澳洲行在所在自是虛妄,不過,若是有幸去那臨高看看則是極好的了。”
向國器自然不知那“澳洲”和“臨高”在何處,便附和著笑了幾聲,道:“世子胸懷大志,在下甚是佩服。”
兩人相互寒暄了幾句,只聽得背後一陣馬蹄聲,向國器和吳象賢轉頭一看,只見是向鶴齡跟堂弟向國用騎馬而來。向鶴齡距離幾步翻身下馬,一臉怒氣地走了過來。
向鶴齡瞪了兒子一眼,沒聲好氣道:“不先拜見使者大人,你在此作甚?”
向國器低著頭不敢吱聲,吳象賢倒是解圍道:“國頭親方勿要責備世子,在下正與世子格這鐵軌之理呢!”
向鶴齡也做出一副笑臉,作揖道:“既是如此,倒也無妨。只是不知羽地殿內世子可知大宋使者在何處?”
“趙大人如今正在今歸仁按司加那志的田裡,和幾位大宋的農技員與今歸仁按司加那志、儀間親方共商耕種之事。”
“多謝羽地殿內世子嘉言。”向鶴齡轉頭對倆兒子道:“還愣著作甚?還不上馬。”接著三人絕塵而去。
“若是真能去趟臨高就好了……”吳象賢嘆了口氣,扶了扶藤盔,繼續充當翻譯投入指揮琉球平民鋪設鐵軌的工事中。
正午的陽光照射著大地。今歸仁村的一片紅薯地中,“大宋使者”趙彥昊正夾著臨高生產的草帽,一邊聽著新任的“農墾琉球聯隊隊長”滔滔不絕的對麻平衡解釋種植紅薯的機理。
這個職務原本萬里輝很感興趣——至少琉球距離日本很近,琉球也有不少日本人,這距離他拿槍隨便打日本活靶的“宏圖偉業”至少更近了一些——結果不成想這次居然還是和日本人貿易。聽到這個訊息,萬里輝臉色陰晴不定的在內閣大樓外轉了半天。最終決定放棄這個外派的職務和冊封副使以及在琉球出風光的機會——相比不被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