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五章 冊封使的季節(七),臨高啟明之海外揚帆,吹牛者,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請。”
“殿下客氣了。”趙彥昊接過酒杯,呷了一小口。其他席位上的歸化民、琉球官員也紛紛端起酒杯,一時間,觥籌交錯笑語歡聲。
酒過三巡,尚豐王對蔡堅吩咐了些什麼,蔡堅接著起身對趙彥昊作揖,笑道:“若是大宋使者不嫌棄,不妨一聞敝國之禮樂舞蹈,以歌大宋之恩德。”
“甚好,”趙彥昊笑笑說道。
接著蔡堅也呈上一份祝頌說貼,道:“敝國混沌之初,首先出世為王者,蓋為天孫氏,譬如中國羲皇,澹泊為治。此後國君登位,神每出示靈佑,乃制迎神歌,以歡樂之。後神不屢出,神歌遺曲,至今猶存。今日唱之,拜祝大宋皇帝、元老院萬歲,王主席及諸元老千歲,大宋中外昇平,次頌國王,共蒙福祉。”
趙彥昊點點頭,只見一老人從殿下走來,俯身便拜,也無伴奏,直接用官話唱《太平歌》:
“萬歲爺,鎮中山,萬古千秋。貢天朝,一路上,海不揚波。臣民俱歡喜,物阜興年豐,萬載歸東了嗎?萬歲爺,福壽齊天長不老。”
這《太平歌》作來頌揚的本是大明天子,如今大宋天使降臨,便原封不動的拿來頌揚“大宋”了。
趙彥昊全靠鄭玶的翻譯才明白詞意,一來他那閩南口音濃厚的江淮官話實在聽不太懂,二來其雅頌的調子更加劇了分辨的難度。
老人歌罷,拜退。正坐在一旁陪同的米具川王子尚亨也起身走至殿前,也俯身作拜,接著用;琉球語唱《石投子之歌》:“石なぐの,石の大石,なるまでも。うかきぶせみしょり,我御主がなし。”
趙彥昊聽罷,覺得這歌的歌詞有點像日本的國歌《君之代》,也不知道是誰山寨誰的。
其實不論是君之代還是這首歌,起源都是中國古代的祝歌。原本的“君”也非指君主,只是對人的尊稱而已。
自古宴樂並稱,這樣正式的宴席之上,自然要有樂舞。這不僅是“遊賞”還包括了“禮樂”的意思。接下來便是舞樂。廊下的琉球樂師,身著雜色紅綠衣,頭戴六楞帽,或戴燕尾綠頭巾,手持三線、笛子、鑼鼓,排成兩列而上,接著跪坐在殿中,各奏樂器,引吭而歌。廊下又有四名十三四歲、粉雕玉琢的小童迴旋走上殿來,身著五彩長衣,頭戴黑色皮笠,笠上長纓垂到胸前。時不時的做出回頭顧盼、坐起的姿勢,走到樂師們面前。樂師為小童解開皮笠,將長纓盤在皮笠之上,仍交由小童,小童們手持皮笠,按著樂師所奏的曲子翩翩起舞。舞罷,作拜,走下大殿。
接著又是四名小童登場,卻著宮妝,頭系朱帕,戴紫色額妝,上有金飾。也著五彩衣,項上戴五色花索垂至膝下。按著樂師的節拍,脫下花索,交手頓足而舞。
接著又是小童三人,也不過十餘歲,頭戴珠翠花,著宮裙,各自挎著一個小花籃。登場後三人鼎立,按著音樂跳花籃舞。
接著又是幾組小童登場作拍舞、球舞,尚豐王和琉球官員們都看的聚精會神,時不時點頭稱妙。從舞姿和服飾來看,應該屬於“女樂”,但是不知為何,17世紀的東亞各國都不約而同的在正式場合廢除了女樂,全部改成了男人來表演。這對趙彥昊來說很是無趣,作為一位直男,真的對這種yoooo的女裝正太一點也不感興趣,雖然作為“天使”不便公然露出“不悅之色”或者厭倦的表情,但是卻也實在欣賞不來--大概只有平秋盛這位日本歷史文化的專家才能看得津津有味。
他所能做得只是在一旁默不作聲的往嘴裡塞食物解悶。只有中間有一場是六名穿著黑白相間、綦紋大袖短衣,頭戴金篐束額的武士,手持白杖而舞才讓他緩解了一下無聊的氣氛。
這樣,琉球的童子跳了七八隻舞蹈,天色已經接近黃昏。尚豐王之前早已吩咐琉球差役,在御庭中安放好數十架煙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