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手墨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8頁,三國之並虎,執手墨羽,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若真如此,待丁靖大軍正式謀奪攻伐幽州,他公孫瓚又能如何阻擋?因此,此時退軍乃最明智的選擇,一城得失為輕,一軍得失為重。
(本章完)
第160章 涿縣
一日前。
涿縣。
涿縣乃涿郡郡治城池,城雖不大,人口雖不多,但是地利位置卻是極為重要,是幽州南連冀州渤海的必經重鎮。
在涿郡東面就是泉州城,直通右北平城;北面連線著薊城,南面連線著範陽。
為了防止南面的鞠義大軍跨過界橋,攻過範陽,進入幽州地界;亦為了防止閻柔丟棄薊城,南逃投奔渤海,公孫瓚這才交給田豫三千軍馬,讓他從泉州城出發,奪取涿縣,切斷幽州與冀州的勾連。
也因此,田豫攻打涿縣之時,只將探馬斥候遍派在南北兩面,卻未想過會有軍隊從西面攻來。
這也不怪田豫,畢竟涿縣以西,只有一座通縣小城,再往西就是數百里的荒野戈壁,直到廣昌、靈丘一帶,才有人煙。不過那裡就是數百里外的幷州了,田豫從沒想過會有幷州軍奔襲數百里,來涿縣攻伐自己。
可是,事情就是這樣離奇。
就在田豫引軍攻打涿縣,眼看著就要攻破涿縣的時候,西面卻是突然殺出一支數千人的騎軍,此軍正是丁靖所統領的快馬羌騎。
丁靖引軍直接向田豫攔腰殺來。
田豫根本沒有一絲防備,被丁靖軍殺得折損大半,若不是田豫的腿腳夠快,就連他田豫自己都差點折在亂軍之中。
被丁靖這一襲擊,田豫只剩下千人不到的軍伍,已是不能再戰,只好引軍退回泉州城堅守,並讓快馬將涿郡的情況通報給公孫瓚。
卻說丁靖來到幽州,過了通縣後,卻沒有立即北上去薊城支援。
因為丁靖不敢確信薊城是否已經被公孫瓚攻下,害怕自己引軍到了薊城後,薊城已經易主,那樣他丁靖不就是自投羅網,非但不能救援薊城,而且很可能因此被公孫瓚以逸待勞,遭到猛烈攻擊。
因此,丁靖留下羌將說日五達統領五百羌騎軍駐守通縣,丁靖自己則與張繡繼續領軍東進,向涿縣而來。
在丁靖的想法裡,涿縣雖不是薊城這等大城堅城,但是地理位置卻是十分重要,是丁靖幽州計劃裡,進兵謀奪幽州的橋頭堡。
若不能佔據薊城,則唯有佔據涿縣,如此才能在幽州立定腳跟,擋住公孫瓚攻勢,不至於陷於絕對的地理劣勢。
在丁靖的預料裡,他本以為涿縣已經被公孫瓚拿下,必是重兵屯紮防守。卻沒想到涿郡還未被攻下,而是公孫瓚的部將田豫,正引數千軍攻打,似乎就要攻破涿縣。
丁靖見情勢危急,不敢怠慢,立即引軍殺出,正好大破正攻城池的田豫軍,將涿縣解救了出來。
就在丁靖殺退田豫後,丁靖卻又陷入了僵局之中,那就是涿縣依舊緊閉城池,似乎將丁靖軍當成了異族胡騎,不敢開門迎接丁靖軍。
這也難怪,雖然丁靖所領的羌騎皆是漢軍制服配備,但是這幫羌騎卻是依舊保持了羌人慣有的打扮,比如在兵甲上圖畫上奇怪圖案,比如摘掉頭盔不用,將頭髮散亂披覆。
甚至衝鋒打戰拼殺時,這幫羌騎還喜歡吼言怪叫,如此異端舉動皆被涿縣城頭守軍看在眼裡。
若非軍中的旗幟書寫的漢字,這支隊伍就真的太像異族胡騎了。
丁靖引軍長途奔來幽州,早就是人困馬乏,如今又大破田豫大軍,兵馬皆是更加疲憊,急需要一場修整。
因為是輕裝快馬而來,軍中並未準備飯具帳篷,野外宿營也成問題,唯有進入城池中借宿休息才行。
丁靖縱馬行至涿縣城下,城上守軍盡皆一驚,紛紛張弓搭箭對準丁靖,又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