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手墨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頁,三國之並虎,執手墨羽,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郃此舉只是簡單的試探,一來是在送出冀州基業之時,不枉為前州牧韓馥報仇;二來是試探鄴城和自己在幷州軍眼中的價值,想看看丁靖會不會為此而敢於領軍與田楷交戰。
卻不想袁紹軍先發制人,沒等鄴城內的張郃得到丁靖打敗田楷的報仇訊息,便領軍而來,脅迫鄴城。
見此行狀,沮授焦急萬分,連忙前往城頭,求見張郃。
此時城門之上的張郃亦是著急,城外袁軍兵馬過萬,且攻城器械已經羅列在前,大有一副不開城門投降,便要一舉攻城的態勢。
對於袁紹,張郃的內心是矛盾的,袁紹有著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威勢稱於四海天下,備受世人尊崇,地位極高。
在韓馥請袁紹入冀對抗公孫瓚之前,張郃是比較中意袁紹的,那時候袁紹名氣大、兵馬壯、地盤廣,絕對是河北第一良主。
直到公孫瓚進攻冀州,韓馥請袁紹入冀後,張郃的心態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在公孫瓚得知袁紹入冀支援的時候,公孫瓚曾發言大罵袁紹,通告河北諸地,言稱袁紹齷齪無比,密謀與自己共分冀州,待自己起兵共冀之時,袁紹卻假意支援冀州抵抗幽燕,實乃想要暗奪冀州。
袁紹也因此,後來發言稱說,公孫瓚之話語,乃汙衊胡言,是公孫瓚想要讓韓馥猜忌袁紹軍的反間計。
雖然不少冀州士民相信了袁紹的辯解,並紛紛譴責公孫瓚誹謗他人、狼子野心,但是張郃心中卻留下了隱痕。
張郃乃河北本土武將,對於臨近冀州的幽州猛人公孫瓚,也是略有熟悉。知曉公孫瓚乃純粹武人,雖有一些韜略和小心眼,但是卻不是那種會做出誹謗他人事情的人。
反而是袁紹,作為一個世家子弟,朝廷官場打磨出的人物,那種兩面三刀、陽奉陰違的舉動,是絕對做得出來的。
也因此,在此時袁軍兵臨城下,要求張郃交出鄴城投降之時,城頭的張郃,卻是有些猶豫了。
(本章完)
第91章 沮授
就在張郃猶豫是否獻城袁軍之時,沮授卻是找上城頭,前來求見張郃。
沮授乃是冀州名人,素以謀略著稱,張郃對其也是信服不已,知沮授前來,張郃連忙接見其人,尋計問策。
沮授上至城頭,張郃連忙問道:&ldo;城上風大難立,先生此來不知何事?&rdo;
&ldo;我來是為城外千軍萬馬,以及將軍前途抱負!&rdo;沮授直言道,卻是果斷萬分。
張郃聞言一驚,隨即嘆道:&ldo;先生也見到了,城外袁軍虎視眈眈,要我獻城出迎,我亦是躊躇不定,先生可能教我如何做?&rdo;
沮授聞言,微微一笑,卻是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問道:&ldo;將軍認為獻城袁軍,投靠祁鄉侯,如何?&rdo;
&ldo;袁本初四世三公,加之其渤海軍兵強馬壯,若是我獻城歸他,令袁軍得了冀州,屆時袁紹橫掃河北,也將是輕易平常。&rdo;張郃說道。
沮授聞言卻是大笑,面露諷刺,說道:&ldo;袁紹雖然兵力強盛,勢力強大,然而渤海卻不是一個最好得去處!&rdo;
&ldo;為何?&rdo;張郃聞言不解,急忙問道。
沮授手指城下密集列陣的袁軍,說道:&ldo;袁軍雖是強盛,然袁紹其人不似人主,此時其雖強,彼時卻不定。&rdo;
張郃聞言卻是略微不信,言道:&ldo;袁本初四世三公,於朝中之時,就敢隻身對抗董卓;此前孤身來到渤海,憑藉一人之力就能統率渤海,如此威容器觀,知名當世,何言不似人主?&rdo;
沮授聞言後再次大笑,譏諷之色溢於言表,說道:&ldo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