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4頁,奮鬥在晚明,一袖乾坤,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夏,衛侯入,放公子黔牟於周,放寧跪於秦,殺左公子洩、右公子職,乃即位。君子以二公子之立黔牟為不度矣。夫能固位者,必度於本末而後立衷焉。不知其本,不謀。知本之不枝,弗強。《詩》雲:本枝百世。
冬,齊人來歸衛寶,文姜請之也。
楚文王伐申,過鄧。鄧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騅甥、聃甥、養甥請殺楚子,鄧侯弗許。三甥曰: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後君噬齊。其及圖之乎?圖之,此為時矣。鄧侯曰:人將不食吾餘。對曰:若不從三臣,抑社稷實不血食,而君焉取餘?弗從。還年,楚子伐鄧。十六年,楚復伐鄧,滅之。」
也許昨夜沒有睡好,萬曆皇帝忍不住打了個哈欠,這一細微的動作卻被這名翰林院講讀官發現。
他當即停止了誦讀,面露不悅的勸諫道:「陛下,經筵大講時怎可分神?臣方才所講,陛下有何看法?」
「朕朕」
萬曆皇帝面色漲的通紅,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
這場面要是被京城百姓看到,一定都得驚掉了下巴。
堂堂大明帝國的皇帝,聖天子竟然被一個翰林院的官員逼得說不出話來,到底誰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
偏偏萬曆皇帝還不能動怒。
祖宗定製,言官和翰林官員不可輕責。
即便是這些官員做的不對,皇帝也得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不然就會被扣上一頂無道昏君的帽子。
萬曆皇帝從小就被教育要尊師重道。經筵的講官理論上講也都是他的老師,他自然不能對老師發怒。
「朕方才沒有聽清,陳侍講可否再讀一遍?」
萬曆皇帝的底氣顯然不是很足,那陳侍講更是不打算給皇帝陛下面子。
「陛下,老臣心痛啊。老臣有負張閣老之託」
說罷這陳侍講竟然擠出了幾滴眼淚,然後就用袖子去擦。
萬曆皇帝的臉色頓時就拉了下來。
張閣老,張閣老,又是張閣老。
這是他現在最煩最怕聽到的幾個字。
一直以來他都嚴格按照張居正教他的去做,認為這樣就能成為一個堯舜一樣的明君。
可他漸漸發現事情不像他想的那樣簡單。即便他再嚴格要求自己,一樣會有官員貪汙,一樣會有邊關戰事,一樣會有旱災水災。
那麼他這麼做的意義何在呢?
僅僅是為了給臣下們作出一個表率?可他的那些臣下們卻沒有爭相效仿啊。
那陳侍講卻顯然沒有注意到萬曆帝的表情變化,仍然自顧自的說著。
「陛下為天子,當為萬民表率。臣不能盡責規勸陛下,已無顏再立於朝中。懇請陛下準許臣辭官,回鄉養老!」
「朕準了!」
萬曆皇帝一字一頓道。
那名陳侍講顯然傻了。他怔怔的看著大明天子,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陛下,陛下竟然直接準了?
一般情況下臣子請求辭官,皇帝都會出面挽留一番。
然後臣子會再上表請求辭官,皇帝依然會挽留。
到了這一步,戲就算做足了。
如果那個臣子真的想要辭官,他還會上第三封奏疏。這時候皇帝一般就會順勢準許臣子的請求。
而如果那個臣子不想辭官,他就肯定不會上第三封奏疏。
當然,最終解釋權在皇帝手中。如果皇帝真的不想放人,那麼即便臣子上一百道奏疏,他也一樣可以留中不發。
這種辭官挽留,再辭官再挽留的套路君臣雙方均瞭然於心,誰曾想萬曆皇帝今天竟然不按照套路出牌,那陳侍講真想找一塊豆腐撞死了去。
最尷尬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