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5頁,奮鬥在晚明,一袖乾坤,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寧修甚至在想如果把他放在張居正那個位置上,會做出怎樣的決定,就一定比張居正處理的更好嗎?
「寧公子,可以上船啦!」
寧修正自出神,船老大韓水生便小跑著來到寧修身邊,陪著笑臉道。
寧修哦了一聲,便和孫悟範、劉惟寧上了小沙船。
伴著船老大韓水生一聲高喝,小沙船離開碼頭重新揚帆起航。
寧修的心情卻沒有剛離開荊州時那麼輕鬆,面容十分嚴肅。
孫悟範見狀有些好奇道:「咦,寧賢弟怎麼了。不會方才江山風大吹暈了吧。」
寧修白了他一眼,沒好氣道:「我有那麼文弱嗎?我是方才在碼頭上聽到那些船伕的對話,為朝廷為張閣老憂心啊。」
「啊,你說那些船伕說的啊,他們也就是那麼一說,八字沒一撇的。」
寧修卻搖了搖頭。
這件事絕不是空穴來風,他覺得是朝廷故意放出風聲來看看民間尤其是漕幫是什麼反應。
畢竟漕運到了晚明已經是尾大不掉的一大頑疾,這和晉商、礦商、鹽商一樣是朝廷解決不了的一個問題。
這些問題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背後都有一個巨大利益集團。
若能把這些問題都解決收上足額的稅,明朝至少還可以再續命一百年吧?
卻說小沙船在碼頭進行了一番補給後,沿長江順流而下一路上倒也順暢。
九月中旬,沙船抵達了南京城外。
寧修與那船老大韓水生付足船資,便和好友孫悟範、劉惟寧下船往南京城中去了。
南京古稱金陵,乃是六朝古都。
太祖皇帝朱元璋定鼎之後把都城定在了南京,要不是燕王朱棣惱不過削藩一氣之下靖難奪了侄兒建文帝的皇位,恐怕有明一朝都會把都城定在南京,絕不會有遷都之舉。
南京的繁盛是不言而喻的。即便在遍地繁華的江南,僅憑貴氣其也可以蓋過蘇杭、揚州。
孫悟範對南京十分熟絡,便引著劉惟寧、寧修進了城,尋了一間上好的客棧住了下來。
距離宵禁還有些時辰,孫悟範便提議去秦淮河逛逛。
劉惟寧早就聽聞秦淮河乃脂粉匯聚之地,這番來了自然不肯錯過。
至於寧修,多少也有些好奇。
雖然他不屑做那等嫖妓的俗事,但看一看繁華的秦淮河景還是可以的。
一行三人這便拔步往秦淮河方向去了。
他們住的客棧距離秦淮河不遠,穿過一個坊便也到了。
與印象中的十里秦淮很不一樣,展現在寧修眼前的秦淮更為寧靜,彷彿一個不諳世事的處子。
「孫兄,這秦淮河一直是這般寧靜的嗎?」
寧修終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清了清嗓子問道。
「嘿嘿,當然不是了。寧賢弟不會不知道這秦淮河是什麼地方吧?這裡是青樓楚館匯聚之地,白日裡自然顯得清靜了些,可一入夜,嘿嘿」
見死胖子笑的這麼猥瑣,寧修不禁暗暗皺眉。
這個死胖子,就不能君子一些嗎?
見寧修面色凝重,孫悟範打趣道:「既然來了,不如便呆一夜」
大明實行宵禁制度,一旦宵禁閒雜人等一概不許上街,若是被巡更的衙役發現,免不了要吃一頓板子。
不過宵禁只是對公共區域而言,你在自己家裡如何逍遙官府自然不會管。
故而像秦淮河這種青樓楚館匯聚之地,簡直就是王孫公子消磨夜生活的絕佳地。
一入夜,秦淮河兩岸便張燈結彩,就連畫舫都打起了燈籠,站在近河樓中朝外探身望去,絕對會被這絕美的夜景所震撼。
所以從某種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