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2頁,奮鬥在晚明,一袖乾坤,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步很簡單在寧記作坊就可以完成。
接下來是將玻璃原料進行溶制。把這些混合原料送入窯內進行高溫加熱,在一千六百多左右的高溫下,透過複雜的化學反應,便可以得到液態玻璃。
寧修製備水泥的時候曾經在自家作坊裡立了一口窯。但那個窯爐的最高溫度在1200度到1400度之間,無法達到玻璃燒制要求的1600度要求。
寧修還得把上次給他搭窯立窯的師傅再叫來,幫他重新搭一個新窯。
眼下看來,想要一窯多用,同時製作水泥和玻璃是不可能了。
別看只有兩百度的溫度差距,但卻關乎到能否成功製備玻璃。在這件事上,寧修不想冒險。
重新立窯,窯口的朝向,搭窯的方式角度都會不同,這個工作不完成其他的事情也就無從開展。
完成了玻璃的溶制接下來便要成型了,這一步十分關鍵,玻璃的品質如何全看成型步驟。
通常是按照需求把液態玻璃倒入事先準備好的模具中,讓其變成需要的形狀,如各種酒杯酒瓶、以及玻璃窗等。
最後還要對成型的玻璃進行熱處理,透過退火、淬火改變玻璃的結構狀態。
製作工藝寧修瞭然於胸,現在唯一的難點就是溶制和熱處理環節。
國人早在商周時期就意外的製出了琉璃。據傳是製陶匠人在燒陶時意外所得。
但國人燒制的琉璃十分易碎,且不耐熱不耐寒,比起近代燒制的玻璃確實差了不少。
琉璃有這些缺點就是因為國人不能掌握好溶制和熱處理這兩個環節。
如果寧修不能在這兩點上進行突破,做出的玻璃比起本土琉璃來也沒有太大的競爭力。甚至可能還不如琉璃,畢竟純粹從美學看琉璃要比玻璃強太多了,是屬於藝術品級別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