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八章 解元,大學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百四十八章 解元

孫淡這麼一想立即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情。

正如孫淡所瞭解的那樣,房山有十來萬戶人口,因為靠近京城,人口也多,算是一個上縣。可就因為位於京郊,事情就有些複雜。縣中的良田大多為地方豪族所有,九成以上的土地是不需要納稅的,剩下那一成土地,每年也交不了幾粒糧食。

據孫淡以前在豹房所查閱的卷宗上記載,房山每年所交的皇糧國稅加在一起,摺合算來總共也不過兩千多兩白銀。一個上縣,每年才交這點稅,說起來還真是一個笑話。

如今,海內昇平,百姓富足,是明朝難得的繁榮時期。

明朝的稅務總體來說還是很輕的,對士大夫階層也頗多優惠,如此一來,國家財富大量流失到地主和豪紳階級,政府和皇帝卻沒有享受經濟繁榮的好處。

這個現象不但孫淡和皇帝看到了,楊廷和他們也是心知肚明,大家都有心改革。只不過,在改革的方式上,各人都有個人的看法。

比如皇帝,雖然想改革,卻不願意做太大的調整,畢竟他剛繼承皇位,需要一段時間鞏固權位。而孫淡也不想太激進,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給自己惹大麻煩。因此,孫淡和皇帝都認為,大動不如小動,先找個地方試試水再說。這次改革是經濟改革,也只限於稅改這個層面上。

而楊廷和則認為要改革就得來一場急風驟雨,要想推行新政,還得從人事上著手。否則政策再好,底下的人虛以委蛇,再好的計劃也要破產。在楊首輔看來,裁撤多餘官員比稅務改革還緊急。

孫淡這次要去下面試點就由他去好了,乾脆給他找一個像房山這樣的地方讓他知道其中的厲害,讓他充分認識到,不理順人事,再好的章程也終歸於無用。

孫淡心中苦笑:楊首輔這是要給我一個下馬威,也好讓我加入到他的政改陣營之中啊!我這次下去清丈土地,增加稅收,若單靠收田賦,能徵多少稅上去?要想增加收入,就得去動士大夫和地方豪紳的土地,那些人同京城的大姥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動一個就是動了一群。要想順利改革,就得同楊廷和聯手修理那些官員。這種得罪人的事情可幹不得啊!

我孫淡當時在皇帝那裡不是信誓旦旦地提出那個考成的法子嗎?別到時候皇帝也給自己來個考成,以增加的土地和稅收來衡量孫淡的的政績。恩,以小皇帝的性子,應該會這麼幹的。

可去什麼地方還不是內閣和吏部說了算,孫淡也沒有奈何。與其與喬宇和楊慎他們討價還價,讓他們看輕了,還不如爽快些。

孫淡只得苦笑一聲:“既然各位大人都安排好,孫淡恭敬就不如從命了。”

見孫淡答應,楊慎和喬宇都心中欣慰,都在心中暗叫一聲:歷來房山知縣一職都是燙手的熱山芋,不但沒有任何好處可撈,還冒著得罪朝中大員的危險。這個孫靜遠迎難而上,倒是個有擔待的人。

楊慎心中卻有些替這個老朋友難過,也能想象出孫淡將來去房山後將要遇到的壓力。不過,他來這裡見孫淡是父親的交代,卻不能打馬虎眼。於是,楊慎一挺身體,語氣變得鄭重起來:“靜遠,你當初在天子面前提出的考成法,家父聽了後覺得是個好法子。我這裡過來,就是想替家父問一句,靜遠去房山任職之後,一年之中能為朝廷新清丈出多少土地,增加多少稅收。

此言一出,在座眾人都聽出他話中咄咄逼人的味道來。

孫淡也覺得有些頭疼,反問:“閣老的意思是?”

楊慎道:“房山也是一個上縣,就依順天府其他上縣的標準吧。”

順天府尹駱大人緩緩說:“依通縣的標準,房山每年當為朝廷交納賦稅摺合成白銀,應該是三萬兩。這個數字應該是可能的,房山有戶十萬,以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