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三章 分工,大學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百七十三章分工
“啥航海,啥關係?”史萬全完全被孫淡給說糊塗了,眨巴著眼睛,一臉的迷茫。
孫淡呵呵一笑,這才意識到自己說的東西,不要說是史萬全這個大商人,就連這個時代最博學的學者也理解不了。
“老史,你也不用搞得太明白。至於生產出來的絲綢的銷路你不用擔心,如果賣不完,可以賣到海外。單純供應官府和皇宮,用量畢竟有限,不是做生意的路子。”
“是是是,我也是擔心過頭了。”史萬全道:“就目前而言,就算整個房山縣改農為桑,一年也紡不了多少絲綢,再加上整個河北,連江南一個府的產量也趕不上。就這點產量,光一個順天府就能吞下。”史萬全嘆息道:“我晉商主要經營騾馬布匹和糧食,這東西利潤雖大,可主要客戶卻是草原上的牧民,再怎麼擴大生意,規模總歸有限。前些年我去過一次江南,想看看能不能打進絲綢圈中。在浙江的時候,光一個嘉定府,一年的絲綢產量就達五十萬匹。”
孫佳眼睛一亮:“嘉定府有幾個縣?”
史萬全:“九縣。”
孫佳抽了口冷氣:“蠶絲有這麼大產出量?”
史萬全點點頭,嘆息一聲:“不去江南,不知道天下之富。”
孫淡打斷二人的對話,說:“就現在來看,光房山,甚至加上整個河北的蠶絲產量的確很小,本地市場就能個完全消化掉。可我的目標是將房山打造成北方的紡織中心,今後的生意肯定會越做越大的。因此,海貿一事也該早做籌劃,一年不成,兩年,兩年不成,三年,只有海貿才能帶來滾滾財源。”
史萬全說:“這事等小人去了蘇州,就找業內人聯絡一下。的確,海貿是一個來錢的生意,如果能直接聯絡上紅夷,可少被中間人盤剝一道。”
史萬全說完,尷尬地看著孫淡:“孫大老爺,我知道你老是有大學問的,小人出身寒微,粗魯不文,你老說的好些話,咱聽得半懂不懂。以後能不能用白話?”
孫淡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不過,這國際國內形勢,真用古代的話說來,還真不好概括。光一個資本主義,就得解釋半天。
他笑了笑:“算了,不懂就不懂吧,以後我注意一些,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話與你們交流。”不過,你們放心,這是一筆長期生意,絕對能讓我們大賺一筆的。”
確實,如今正是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很多後世看起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點子,在明朝都是神來之筆。比如孫淡所說的開辦織造局,其實就是現代工廠的雛形。而絲綢,作為手工業產品,比起一般的農副產品的附加值要高上許多。
實際上,開辦大規模的紡織工坊間在南方也不是一件希奇事情。比如現在的蘇州紡織業就非常發達,富裕的機戶開設工場,僱傭機工。蘇州城中就有五千多機工,這五千機工以每人養活四口人計算,至少有兩到三萬人直接受惠於工業生產。再加上與絲綢紡織相關的運輸,銷售,種植,可以說,整個蘇州已經變成了一個有著一頂現代氣息的商業城市。
這還只是蘇州一地,整個江南地區,包括南京在內,這種單純依靠商業而興旺起來的城市還有許多。
隨著商業城市的增加,商人、手工業工人也增加了,這就形成了一個市民階層。未來保護他們的利益,他們又建立了不少商業行會。於是,資本主義的萌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地萌發了,如果沒有後來的農民起義,沒有滿清入關,歷史不知道要走上什麼樣的軌道。
新產業的出現從來都是暴利行業,只不過,北方商人因為資訊不通還看不出其中的商計,沒有人複製南方的商業模式而已。
孫淡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緊跟這個時代潮流,並大賺一筆。
史萬全自不用說,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