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三章 秋帷,大學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百四十三章 秋帷
秋闈是一個令所有讀書人心嚮往之,又暗自膽寒的名詞。
只有過了這一關,中了舉人,才有做官的資格,才算是真正擠進了統治階級。可以說是,一登龍門身價百倍。
孫淡來這個時間已經很長時間了,從發願讀書做官起,無時無刻不想著進秋闈考場,得中舉人那天。
可此刻,拿到卷子之後,他心中卻是一片平靜。無悲無喜,甚至沒有一絲一毫的期待。
考題實在沒難度啊!
孫淡拿到的考卷共有十四頁,每頁十四行,每行十八個字的空格,加起來,也就三千多字。也就是說,考試必須在這三千多字的篇幅中把文章寫完。
今科的題目是《夫婦之愚》,出自《中庸》第十二章,原句是“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極其至矣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極其至矣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
這裡的“夫婦”二字並不是夫妻,而是直普通的男女即匹夫匹婦。
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的道廣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雖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聖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雖然不賢明,也可以實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聖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
話說,《中庸》本是古代讀書人必讀科目,這一句又不生僻,換任何一個讀書人來,也是耳熟能詳,要以這句做文章,有的是一千種做法。
看樣子,皇帝親自住的這個題目也不想在考題上刁難考生,免得惹起不必要的麻煩。考題越簡單,才越能顯示出君王的寬厚。
當然,降低考試難度讓競爭更加激烈,這卻不是皇帝所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因為是大路貨考題,孫淡的資料庫中倒是有幾十篇範文,就看他想抄哪一篇了。
想了想,他還是決定抄明朝人的文章,畢竟都是同時代人,口味接近,中舉的可能性也高了許多。
斟酌了半天,他選了諸燮與嘉靖十四年中進士時所做的那篇文章。嘉靖十四年距離現在也不過十五年,不管是風格還是格式都是明人體制。這篇文章連進士都能中,要想考個舉人還不像喝水一樣簡單。
所以,孫淡心中也安穩下來,也不急著下筆,反四下看了看。卻見對面的考舍中的幾個考生也都是面露微笑,胸有成竹的樣子,估計也為這種低難度的考題而歡喜。
孫淡心中好笑:水漲船高,難度越小,競爭越激烈,那才是要靠真本事說話的。若考題又冷又篇,若以前恰好作個這個題,或許還有僥倖過關的可能。
看了半天,等大家都低頭作題後,孫淡覺得無聊,這才提起筆開始答卷。
“體物不盡於物,君子之道贊也!”
這是破題,概括、解釋題義。
這句話的意思是,體察事物而不侷限於事物本身,這就是君子所持的中庸之道的作用的廣泛。
這一句倒寫得中規中矩,卻能讓人挑不出半點錯來。看樣子,原作者也是老練的答題機器。
接下來應該是承題,承接破題所說出的意思,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蓋道之費者,隱之為者也。夫婦有在,而聖人有所不在焉。其斯為費而隱乎?”
中庸之道的廣泛作用來自與他精微的本身,普通人可以體會其中的作用,但聖人卻不侷限於此,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個疑問句丟擲,很自然地將上下文銜接在一起。
接下來就應該是起講了,也就是論述這個道理。
孫淡也不停歇,順手下下去:“且造化以顯仁而涵藏用之機,君子以體道而合儘性之妙。故觀於費者也,其道之隱可知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