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一章 筵講,大學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八十一章 筵講

正德一邊強忍著劇烈痛楚,一邊小聲道:“〈金剛經〉是佛學經典不假,可這書但凡是人,都讀了個幾十遍,也沒甚新奇之處,朕就不信你能講出什麼新鮮的道理來?”

孫淡也不多解釋,清了清嗓子,朗聲道:“千餘年來,不曉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唸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悟道成道。金剛經是佛經典中很特殊的一部,他最偉大之處,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我們研究金剛經時,不能將它侷限於佛教的範圍,佛在金剛經裡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就是說,佛認為古往今來一切聖賢,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個人程度深淺不同,因時、地的不同,所傳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不對起,南老師,我開始抄襲你了。

孫淡端正地坐在正德面前,身體挺拔,竟有一種說不出的莊重。

他以前在皇帝面前說書,也不過說些故事,講些演義,雖然有才子之名,可並沒表現出多少不同常人的地方。

如今見他難得正經一回說正經學問,外面的太監們都輕輕地走到門口,屏住呼吸側耳聽去,想看看這個孫小才子究竟高明到什麼程度。

明朝的太監從小就要進內書房讀書,所學的也不僅侷限於儒家經典,教書的先生也是翰林院的學士,實行的是精英式的教育。若說起真才實學,放在宮外面去,也是出類拔萃,一等一的人尖子。

他們只聽孫淡這麼一說,就知道其中的厲害,皆在心中讚了一聲:看來這個孫先生果然是有大才之人。

孫淡將總綱說完,又道:“我們常在講悟道,或者般若的部分時,就會引用到這兩句話。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照到地上的千萬條江河,每條河裡都有一個月亮的影子,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的晴空,如果沒有一點雲的話,整個的天空,處處都是無際的晴天,所以萬里無雲萬里天。這是一很好的境界,很多禪師們因這些境界而悟道。

有一個和尚住茅蓬的時侯,就寫了一副很好的對子:‘萬里青天開笑口,三間白屋豎拳頭。’……”

孫淡就這麼不緊不慢地說下去,從第一品〈法會因由分〉說到最後一品〈應化非真分〉。一講就是兩個時辰,直說到夜半。

太監們都是有大學問的,究起真本事,未必輸於後世的南懷謹先生。可古人做學問大多比較拘泥,視野也不能同現代人相比。孫淡剛才說解說的這段佛經,很多地方南先生都加進去了現代人的一些看法,深入淺出,又難得地通俗易懂。

眾人只聽得心中歡喜,許多以前想不通的地方被孫淡這一點撥,頓時敞亮貫通,直如醍醐灌頂一樣。

再看那孫淡,一襲青衣坐於帝王之前,侃侃而談,身上竟隱約有一股微弱的光芒閃爍。

等孫淡說到最後一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時,就有人淚流滿面地念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

正德篤信佛教,連帶著宮中的太監們也都學佛唸佛,並造詣頗深。

一時間,眾人悟到孫淡話中的真意,也都低聲和道:“南無阿彌陀佛!”

“天不負朕,送孫先生到朕身邊。”正德也激動得渾身亂顫:“朕今日才明白了佛學的真諦,吾道不孤也!從此再無畏懼,再無寂寥,得大歡喜。”

孫淡停了下來,靜靜地坐在那裡,等正德昏沉沉地睡去,這才站起身來:這算是臨終關懷嗎?作為了一個老朋友,朱厚照同學,我也只能為你做這些了。宗教是最好的心理慰寄,希望你一路走好。

他算了算時間,距離正德去世還有三天,這三天他都應該昏睡不起,直到最後那一刻才會有片刻的清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