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學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忘者焉,豈尤有優遊之候誒!
今夫時積而日,日積而月,月積終身焉,故無人不行乎其也!
……”
這是呂留良的《日知其所》,也是八股文中的千古名篇。
呂晚村先生是明末清初最傑出的學者和思想家,八歲能文,是清初抗清義士和精神領袖。後人對呂留良的認識大多來自雍正十年時的文字獄,呂留良是在死後四十九年,受湖南儒生曾靜反清一案牽連,被雍正皇帝欽定為“大逆”罪名,慘遭開棺戮屍梟示之刑,其子孫、親戚、弟子廣受株連,無一倖免。
不過,真正讓普通百姓知道這個人的名字,還是呂四娘刺雍正的傳說,這也是後世許多武俠小說的題材。當然,傳說也不過是傳說,沒有任何事實依舊。
但不可否認,呂留良是明末最有名的學術大師,同他比起來,現代的所謂的國學大師根本不值一提。
大師的代表作難道連這場小小的院試也應付不了?
時間已經不早了,孫淡還是不急不緩地寫著,用的是標準的館閣體,為的就是怕在謄錄的時候被書辦們抄錯。
院試的每一張試卷都要由專人謄錄,明朝時讀書人不多,識字率也不過百分之一,甚至更低。加上很多學童沒有見識過名家字帖,也沒專門練過書法。就孫淡所知道的,許多人的字還都是一塌糊塗的我字型王八體,潦草得不堪入目。
有人就因為字跡太潦草,在謄錄時被人抄錯了字句,最後名落孫山。
孫淡對自己所抄的在這篇文章信心十足,但意外之所以被稱之為意外,很多時候就因為一點小小的疏忽。
細節決定成敗,孫淡絕對不會讓那樣的事情在自己身上發生。
呂留良這篇文章很長,大約兩千多字,抄起來要花不少時間。
但孫淡還是不緊不慢地抄著,倒將對面的孫浩看得渾身是汗。
“稟大人,考生孫淡已經考試答題了。”一個考官跑進屋面色帶著如釋重負的笑容。
王元正呵呵一笑:“好個孫淡,在我的考場裡睡了一整天,現在總算知道起來答題了。狂生,狂生!若換成我的性子,這樣的人即便再也才氣,也一概不取。”
那個考官道:“王大人,我看這個孫淡還真有些魏晉古人的風度呀!”
“什麼風度?”王元正突然有些生氣:“狂妄、放達?”
“是有點。”
王元正:“科舉本為國家取士,將來是要做官的。什麼叫做官,代天子牧守,和諧四民,調和陰陽。真要做一個朝廷信賴,百姓擁戴的好官,還真得要將性子磨圓,火性去掉才行。”
“大人說得是,卑職受教了。”那個考官由衷地說:“不過,孫淡才名震動山東,一首五言更是為市井百姓傳唱不息。若不取他,只怕有失公允。”
“誰說不取他了?”王元正一笑:“君子行事,當執中而行,以孫淡的才氣,我估計得今科案首應該沒任何問題。不過,他年輕氣盛,若就此中個小三元,只怕對他將來不利,的壓一壓,得了第二名,或者第三名正好。”
“可是大人,考生的卷子都要糊名謄錄,怎麼才能看出哪張是他卷子呢?”
“不難。”王元正摸了摸鬍鬚:“前幾日我從鄒平縣和濟南府那邊調了孫淡的答卷過來看過,這小子風流放達,寫起文章來偏偏古樸厚實,格式也是十分嚴謹,很容易從裡面把他的卷子找出來的。到時候,遇到這樣一篇文章,也不用多想,直接放在第二名好了。至於孫家的孫嶽,他的文章辭藻華麗,可放在第一,壓孫淡一下。”
“大人英明。”
看了一眼沙漏,王元正說:“時辰到了,收卷吧!”
“當!”一聲清脆的鐘聲響起,本科山東院試塵埃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