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二章 孫府二夫人,大學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孫家兩房大老爺接到濟南來信的前六天,今年濟南府的府試也已經結束。
對孫淡來說,府試的題目依舊簡單,一樣是兩道小題,一樣考死記硬背功夫。就算自己腦子裡存了再多後世八股範文,也用不上。
其實,就現在的孫淡來說,但憑自己的真本事,不用抄襲也能順利答題。只不過,因為錄取名額有限,若名次太低,被人刷下來就陰溝裡翻船了。
因此,他也不敢掉以輕心,打起精神,從清人的八股範文裡找了兩篇老拙穩重的文章抄了上去,算是將這一關順利渡過了。
這次府試總的來說沒有什麼值得說的事情,就一個人多,全濟南府十幾個縣的童生都擁到城裡來,雖然比不上那些準備考秀才的考生人多,卻有千餘之巨,將一個學政考場擠得水洩不通。
這次孫淡也照例沒急著交卷,而是在考場裡睡了一覺,等到中午時才胡亂寫了文章,交卷出了考場。
等回了通樂院,到晚間,孫家人已經從知府大人那裡拿到了榜單。孫家這次依舊大獲全盛,十三個學童中竟中了十個。
時間緊任務重,為了儘快讓過關的學童參加即將到來的院試,濟南府對這次府試準備充分,除了出動了十多個文吏和學官外,連知府都親自出馬閱卷。很多卷子都是當場圈點取捨,兩天下來,竟將一千多份卷子給讀完了。
想來這事也沒什麼大不了,一篇文章也不過八百來字,兩篇八股文加一起不過一千多字。十多個考官齊齊上陣,每人分得百十來張卷子,也不過一萬多字,工作量卻也不大。
知府衙門看在孫家的面子上,大概又得了什麼有形無形的好處,對孫家子弟也特別關照。加上府試和縣試一樣不規範,人情因素在閱卷中佔了很大比重。
朱元璋當初設科舉時,想得就是給社會底層階級一個上進的通道。可童子試的前兩關對一個考生的家庭背景和家族軟實力要求甚高,尤其是那種可取可不取的普通學子,也不過是知縣和知府的一句話罷了。也因此,很多個人天賦並不出色的寒門子弟都栽倒在縣、府兩關上,這也是一件讓人很無奈的事情。真正能夠做到公平、公開、公正,那也是等到院試才談得上。
孫淡本就是憑著一己之力在考場殺出一條血路來的,但孫家子弟們卻覺得十分幸運。考中的那十個學童一得到訊息,皆歡呼雀躍。而被淘汰的那三人,則痛哭流涕,灰溜溜地乘船回老家去了。
看到那三個落榜的同學一臉痛苦和失落,孫淡心中也有些難過。又勝必有敗,任何人的人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
知府大人很給孫家面子,作為長房長子的孫浩名次不錯,竟得了濟南府會試第三,鬼知道其中有沒有貓膩。至於孫桂,孫淡雖然對他很是嫌惡,可也不得不承認這小子也是個讀書的料子,這次考了個第七。至於孫淡,則不中不低地得了濟南府第三十名,在一眾學童中並不顯眼。
孫淡心中卻暗生警惕,老實說,他抄襲的這兩篇八股文圓熟融通,格式文字上都無可挑剔,在清朝可是能拿高分的樣板文章,這次府試卻沒拿到高分。看樣子,清朝老學究們的古板文章並不為明朝考官所喜。越是往上考,那種文辭華麗的邏輯條理分明的美文越能抓住考官的眼球。
而且,八股文的格式就那一種,要想在簡短的篇幅中引起閱卷人的注意也不容易。
或許,自己以前的想法也太保守了。即將到來的院試對自己尤其關鍵,若遇到一個對自己所寫的古板文章深惡痛絕的考官,只怕一入目就被人槍斃,那才是倒大黴呢!
看來,要弄清楚院試學政王元正的喜好尤其重要。
只有弄明白他喜歡什麼樣的文字,才好在考場上對症下藥。
當然,這件事也輪不到孫淡操心,李梅亭這幾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