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章 縣考的難度,大學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智慧並重、金聲鶴步”一類的描述。

張知縣開始點名:

“會昌侯孫家孫浩。”

“會昌侯孫家孫桂。”

“麻柳溝聶遠。”

學童們陸續入場。

“會昌侯孫家孫淡。”

終於輪到孫淡了,張知縣一呆:“是你?”

“見過知縣大老爺,正是晚生。”孫淡連忙作揖。

張知縣:“你不是目不識丁嗎,怎麼來參加考試了,還是李先生具保的。這不是胡鬧嗎?”

孫淡:“晚生兩個月前不識字,並不代表現在不識。古人云,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何況一月。晚生也不是昔日那個吳下阿蒙。”

“嘿嘿,連這個成語也知道了。”張知縣嘿嘿一笑:“李梅亭先生是我的前輩,他推薦的人我自然是相信的。想來也可以理解,你記憶力超群,要讀書也容易。”

孫淡忙道:“晚生也是那日聽了知縣大人那句‘何不讀書’,這才發願讀書的。說起來,知縣大人還是晚生的引路人呢!”

張知縣哈哈大笑:“一個月時間,也不知道你學得如何,等下我倒要好好看看你的卷子。若你真是天才,本縣也不妨成人之美,拭目以待看你能走多遠。進去吧!”也不驗證孫淡的憑條,手一揮放他進了考場。

等一眾學童都進了考場,張知縣這才對站在旁邊打盹的李梅亭道:“梅亭先生,這裡涼,要不去花廳歇息一下。”

李先生一笑;“不了,裡面可有我二十個學生,為了避嫌,我還是回府去吧。反正我這個擔保人把人送進考場就算完事,再在你這裡耽擱也沒意思。”

張知縣:“梅亭先生調教出的弟子自然是好的,也沒什麼避嫌不避嫌的。”

李先生看了看天:“龍生九子,尚各有不同。老實說,這群孫家子弟中,除孫嶽外,我倒只看好孫淡。也許,科舉這條路孫家也就這二人能走到最後。”

“哦。”張知縣大感驚訝:“孫嶽且不說,那孫淡也不過才念一個多月的書,難得先生如此看好。”

“中舉與否和個人才氣,念多長時間沒多大關係吧。”李梅亭似笑非笑:“當初解大學士也不過唸了幾年書,就能少年及第。我倒不是說孫淡此人之才堪比解大學士。只不過,此子還真是個讀書種子,未來只怕不可限量。張公且拭目以待吧。

人要得意須年少。科舉這種事也是喜青春慕年少而欺老弱的。不在這幾年之內調教出幾個舉子進士出來,也顯不出我的手段。”

“那也是,想我家兄弟張璁也是有名的才子,可到如今也未一登龍門,遂胸中之志。可見這科舉冥冥中自有定數,非人力可以強求。你我閒話也不說了。送李先生。”張知縣讓水捕頭送李梅亭去碼頭坐船。

孫淡進了考場後找了一個安靜的座位坐下,開始將文房四寶一一擺在桌上。總的來說,明朝的縣試不是很嚴格,也沒有實現安排座位一說,考生進了考場隨便找個位置坐下即可。

縣考只有一場,做兩篇八股文,也不限定時間,反正在這一天之內把考題做完即可。當然,一般來說,一篇八股文八百字,作完只需要半個時辰,一個上午就能搞定。

當然,你若要拖時間,蘑菇一整天也可以。衙門又不安排伙食,捱餓的可是你自己。

等到張知縣將考題發下來,孫淡一看,不覺楞了楞----實在太簡單了。

其實,明朝的縣試並不以刁難考生為目的,出的題都很簡單。而且,縣考的目的不過是測試學童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

這兩題都是小題,也就是從四書中尋一個句子,截去上下兩截,變成意義不完整的幾個字。然後讓考生腦補這個句子,並按照這個句子的意思進行闡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