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章 除夕(一),大學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百章 除夕(一)
西苑,司禮監值房。
公元一五二一年,明正德十六年十二月三十夜,月窮歲盡之日。
過了今夜就是嘉靖一年了,改元易敕歷來都是國之大事。為了議論新君的年號,朝廷眾大臣激烈辯論了月餘,終於定下了這個年號。內閣原先奏請以“紹治”為年號,被否決。
皇帝繼承大統的皇考問題懸而位決,內閣楊首輔等上“紹治”年號,其中那個“紹”字有“繼承”含義。雖然“紹治”的表面含義是將治世發揚廣大的意蘊,可暗地裡未免沒有坐實皇帝的皇位是從武宗皇帝那裡繼承過來的意思。
只要皇帝一不留神中了朝臣們的圈套,困繞朝廷許久的繼統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實際上,楊廷和等人也不想用激烈手段解決大禮議事件,事情若能就此解決,也算是兩全其美。
可惜,楊首輔還是低估了皇帝的精明。
武宗皇帝雖然行事荒誕不經,可心胸寬闊,有的的時候未免思慮不周,若遇到這種事情,很容易就被朝臣們繞進去。
但是,新君朱厚璁同他的堂兄正德皇帝不同,不但精明能幹,而且是一個非常敏感非常愛面子的人,楊廷和他們的小算盤,皇帝看在眼裡,心中卻是一片敞亮,如何肯就此著了他們的道兒。
新年號自然是被皇帝一票否決,並親自定下“嘉靖”這個年號。
他所更定的“嘉靖”,語出《尚書》“嘉靖殷邦”。
一個小太監快步走進司禮監值房,朝著面前堆積如山的文牘輕輕地問道:“乾爹,已經很夜了,你老人家該用些東西了。”
面前是一條紫檀木大案,一個頭發花白,面容憔悴的老太監將深埋在文書裡的頭抬起來。
此人正是司禮監秉筆太監東廠督公畢雲,如果孫淡在這裡,一定會大吃一驚,一個多月不見,這個老畢竟然會老成這樣。
不過,想來也可以理解。畢雲如今身兼兩職,事務繁雜,加上本就是老人,身子一年年不成了。大明朝外相三人,內相四人,加上皇帝,總共八個當家人。其中皇帝高高在上,是國家的象徵,類似於後世的憲法,擁有最後裁決權。內閣三大外相負責票擬,在外臣遞送的奏摺上寫下處理意見;司禮監四大監臣則在稽核內閣閣臣的處理意見後做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批示,此謂批紅。
可如今的情形有些怪,外相們糾纏著皇考問題終日與皇帝爭鬥不休,對朝中事務也不甚熱心,在他們看來,皇考問題是壓倒一切的國策,比天大,比地厚,除此之外的一應瑣碎都可以忽略不計。
而內相們則是另外一般心思。自黃錦執掌司禮監之後,他便有意將監中的幾大內相都換成自己人,只不過,他夾袋中也沒有什麼人才,這才遲遲沒有動手。黃錦的心思,內相們心中明鏡一眼,畢雲自不畏懼,可其他二人因為年紀也大了,爭權奪利的心思也淡了。再說黃錦是個眼睛裡不揉沙子的人,同他真鬥起來,只怕要晚節不抱。索性來一了個裝籠做啞,躲在一邊當擺設。
內相外相都不做事,可畢雲卻不能袖手不管。從內心來說,他還是一個熱切於權柄之人,前一段時間被黃錦打壓得厲害,最悽慘的時候甚至被髮配去武宗皇帝的吉壤做苦力。如今好不容易翻身上位,自然是不肯放棄手中的權利。
所有的當家人都不作為,黃錦又是個不懂政務的草包,如此一來,整個司禮監的事務都壓在畢雲身上。
畢公公是個上了年紀的人,如此操勞,頓覺得有些堅持不住。
從文案裡抬起頭來,畢雲看著桌上的蠟燭,突然有些失神。恍惚間,他覺得自己就是那隻蠟燭,在寒風中飄搖不定,隨時都可能被人一口氣吹滅了。就算平穩地燃燒著,也終歸有燒到盡頭的時候。
“乾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