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零三章 首輔很強硬,大學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百零三章 首輔很強硬
無視皇帝的憤怒,楊廷和靜靜道:“陛下繼位未久,大概還不太清楚內閣處理政務的程式。每日間,各部堂衙門,和地方督撫送上來的表章奏摺不知凡己,在加上各衙門之間的公文快遞,若都要一一讀完,幾乎沒有可能。我內閣三大閣臣若成日只讀奏摺,其他的事情也不用做了。因此,內閣自有人處理相關文書,篩選出有價值,有意義的公文,這才呈來。張璁所寫的這份奏摺想必毫無價值,下面的人沒遞到老臣手中也是有可能的。”
皇帝沒想到楊廷和說出這中歪道理,可偏偏又不可能將至辯倒。說他消極怠政,不看摺子吧。問題是,皇帝他自己也不可能把所有摺子都看完。這才設定一個司禮監,連批紅的權利都下放給了黃錦和畢雲他們,自己又有什麼立場斥責內閣?
他忍了忍,強行將胸中那口怒氣壓制下去,對孫淡道:“拿張璁的摺子給楊首輔看。”
“是。”孫淡心中好笑,從嘉靖長案上堆積如上的文牘中找出張璁的奏章,走到楊廷和麵前,道:“首輔大人,張大人的摺子在這裡。”
“不看!”楊廷和手一揮,對嘉靖道:“陛下,老臣年事已大,老眼昏花,自然是看不懂,也看不清張璁這種高屋建瓴的微言大義。”
孫淡想不到楊廷和如此強項,心覺有趣,只溫言道:“大人,你老還是讀一讀吧。”
“孫淡,你好生糊塗,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聖人有云:少年之時戒之在色,中年之時,節之在爭,老年之時,戒之得。楊廷和性子急,一看到不平之事,一看到關乎國統民生之事,總喜歡爭一爭,有了得失之心,自然耿耿不平。我年紀一大把,怎麼經得起這種折騰,索性不聞不問,也符合養生之道。”
楊首輔不愧是三朝老臣,說起話來也是帶槍帶刺,隱約之中,已經將張璁等同於奸佞小人,不屑一顧。
“碰!”楊廷和的不合作與驕傲激怒了嘉靖,這個少年天子再也忍無可忍,一掌拍在桌子上,直著脖子大叫:“首輔,你不想看,朕就叫人讀給你聽,張璁……”
“臣在。”張璁忙應了一聲。
“念,把你的摺子念給首輔大人聽。”
“是,臣這就唸。”張璁正要去接摺子,楊廷和卻對皇帝說:“陛下,臣是四川人,張璁是浙江人。張大人鄉音太重,臣耳目昏聵,聽不懂。”說完,就將眼睛一閉,來個不理不睬。
皇帝的脖子還直伸著,上面的斑點紅得耀眼。不過,相比之下,他的眼睛更紅,裡面就像是有兩團火焰正在燃燒。
他胸膛劇烈欺負,半天才咬牙冷笑一聲“咯咯,首輔大人說聽不懂張璁的鄉音,那麼,我換一個人念給你聽。”在他看來,楊廷和是明顯地在耍無賴,是對自己和張璁的赤裸裸的藐視。據嘉靖說知,張璁在京城也寓居了好幾個年頭,一口北京官話標準得很。
嘉靖從牙縫裡吐出一句:“孫淡乃是北方人,一口標準官話,你來唸給首輔大人聽。楊首輔,你不會連孫淡的口音也聽不明白吧?”
孫淡的官話之標準乃是有目共睹,楊廷和倒不好睜著眼睛說瞎話否認這一點。再說,他也非常看重孫淡,有意培養此人和兒子楊慎。有這二人在,將來他也好放心地將內閣交給下一代青年才俊,此刻,卻也不好駁了孫淡的面子,只好朝孫淡點了點頭。
孫淡也不看奏摺,張開嘴,不緊不慢地念起自己替張璁捉刀的那份奏摺:“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陛下嗣登大寶,即議追尊聖考以正其號,奉迎聖母以致其養,誠大孝也。廷議執漢定陶、宋濮王故事,謂為人後者為之子,不得顧私親。夫天下豈有無父母之國哉?《記》曰:‘禮非天降,非地出,人情而已。’漢哀帝、宋英宗固定陶、濮王子,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