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零一章 青萍,大學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百零一章 青萍
張璁這次突然闖到西苑伏闋上書,讓朝臣非常意外。
不過,這也在情理之中,大明朝的這麼多人。而人心總是微妙的,不可能沒有不同的聲音發出。只不過,張璁在朝臣異口同聲反對封嘉靖的父親為皇帝的時候站出來,其意義對置身於這一政治事件中的人也各不相同。
在皇帝看來,這是一個值得好好把握的契機,如果操作得當,未必不能給自己父親一個名號,也可以透過這一事件樹立皇帝的權威。
對於張璁,這是一次飛黃騰達的良機。而黃錦也有意藉此鞏固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榮寵,借勢同孫淡和畢雲、陳皇后他們都。
至於孫淡,心中早樂開了花。沒有人比熟知歷史的他更知道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的厲害,黃錦要想借勢,不被天下讀書人的口水淹沒才怪。將來百年之後,這傢伙未必不會上佞臣傳。一切都在自己的計算之中,一切都朝著孫淡所計劃的那樣向前推進。
這件事表面上看是張璁的個人行為,也僅僅侷限在皇考問題這個方面,但實質是皇權和相權之爭。
只不過,張璁的出現讓一切都徹底擺在了桌面上。
這也算是嘉靖皇帝同朝臣的第二次交手。
第一次是在正德十六年上半年,也就是嘉靖剛繼位的時候。按照內閣首輔楊廷和、禮部尚書毛澄的意見,朱厚熜“宜稱孝宗為皇考,至於他的生父和生母,皇帝則一律改稱侄皇帝。
而將益王第二子朱厚炫,繼興王太后,襲封為興王。這番繞來繞去的稱呼,既拗口又費解,其實說白了,就是要將朱厚熜過繼給孝宗而正式成為武宗的弟弟以承繼皇位,因為朱厚熜是根獨苗,所以又將益王之子朱厚炫過繼給嘉靖的父親朱佑杬,繼承王位。
對於像孫淡這種現代人來說,可能認為這些大臣費盡心機搞的這番移花接木之舉,完全是脫褲子放屁。其實不然,中國封建文化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名正言順,在皇位繼承這個重大問題上則更是如此,這是維護封建王朝統治秩序所必須的。如果承繼大統者不能做到名正言順,就有可能被認為有篡位之嫌。
封建倫理這一套對古人而言,那可是比性命還重要的大事,千萬亂不得。
當時,嘉靖一看到楊廷和於毛澄的奏摺之後,心中固然惱怒。可他也是個心機深沉之人,知道自己剛做皇帝,根基不穩,皇權不璋,也不和大臣們直接衝突,只是做出思考狀,沉吟良久,道:事體重大,再討論討論吧。
然而,在複議過程中,毛澄等依舊堅持前議,並且高喊“為人後者為之子,自天子至於庶人一也”。對此,嘉靖的批覆仍然是“再去討論”。
其實,嘉靖“再去討論”的意思很明確,是要聽他所想聽的另一種聲音。
如今,張璁終於出現了,也說出了皇帝想聽的聲音。在這份奏摺中,針對“為人後者為人子”的說法,張璁反駁道:如果興獻王健在並且即位的話,難道興獻王也要做孝宗的兒子麼?朱厚璁所繼承的大統,實際上是太祖之統,是來自祖父憲宗的。張璁進一步議論道:現在要迎養聖母來京,稱皇叔母的話,就要講君臣之禮了,難道聖母要做皇帝的臣子?且長子不得為人後!
這一席話可說是說到嘉靖的心窩子裡去了。
等這一天,他已經等得太久了。所以,一旦聽到張璁的奏摺,皇帝也忍不住流下熱淚,喊出了“我父子今日今日總算可以團聚了”的話來。
“好文章,好文章,果然是江南名士,張璁你寫得不錯。”嘉靖一張臉因為興奮漲得通紅,脖子上的半點紅得像是要滴出血來,他心情極佳,道:“孫淡你念得不錯,過目不往,鏗鏘有力。”
孫淡笑了笑,也不說話。
倒是那張璁聽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