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章 座師,大學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是一條窮命。

趙鑑有嘆道:“前年寰壕之亂,本官正在南方,遇到戰事,更是頃其所有招募鄉勇守城,一戰下來,我可窮到家了。”

孫淡忙道:“恩師舍小家為國家,當為學生的楷模。”

趙鑑笑了笑,“孫淡,你今日突然來我這裡,大概有事要問吧?”

孫淡:“也就是想請恩師給貢院裡面的人打聲招呼,學生也好去將題在牆壁上詩詞抄回去。”

“不用,不用。”趙鑑哈哈大笑著將一個抄本遞過去:“我已經將那些詩詞都替你抄下來了,你拿去就是。一次會試竟然發生了這麼一樁雅事,也許用不了幾天,你這個集子就要在京城風行一時了。”

孫淡接過集子一看,正是自己的作品,上面用標準的楷書抄得整齊,心中感動:“多謝恩師。”

趙鑑:“也無需謝我,這個集子是考場中的眾人一起合力抄下來的,非我一人之功。孫淡你的詩詞自然是做得極好的,就算被稱之為當世第一大才也不為過。不過,你還年輕,做事未免驕狂,還需歷練個幾年,將性子收一收,才能在將來的仕途上少吃些虧。好在你已經得了今科第一名會元,是鐵定入翰林院的。那翰林院中的楊慎、王元正得人不是天下一等一的人才,就是道德君子,你隨他們共事幾年,也是一大造化。”

孫淡謙虛道:“學生雖然是會元,可還未參加殿試,未必就能進前兩甲,別到時候連個庶吉士也考不中,怎麼也談不上進翰林院了。” 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論。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後統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稱傳臚。

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儒林院編修。算是直接進了翰林院,剩餘的考生中,則從二甲中選擇成績優良的貢士另外考試,過關者才授予庶吉士,進翰林院觀政。

也只有進翰林院,將來才有入閣為相的資格。

至於三甲同進士,那是沒機會進翰林院的,直接派到各部堂任職或者下到地方上做知縣。

趙鑑卻笑道:“不然,其實,殿試也不過是走個過場,只要貢士所作那篇策論不出紕漏,具體名次都會按照會試時來排。也就是一甲前三之爭罷了。孫淡你得了第一會元,按說這個狀元應該是你的。不過,也怕出意外,這得由天子來欽定,別人也不好說什麼。不過,無論如何,這前三你是跑不掉的。其實,本次恩科到現在已經算是全部結束了。接下來也沒我什麼事情,所以,你我師生才能在這裡見上一面。”

聽趙鑑這麼一說,孫淡這才暗自點頭。的確,正如他所說,趙尚書現在已經不用對這場考試負責了。

再說,這麼多考生,殿試由是皇帝親自閱卷,若讓他逐一將卷子看完也不可能。因此,一般來說,殿試只不過是一個程式:按照會試的成績給考生排名次。然後由那篇策問定一甲前三,如此而已。

孫淡口中還在謙虛:“策問一題,學生未必有完全把握,只怕未必穩進一甲。其實,依學生看來,能得個二甲賜進士出身就算不錯了,也滿意了。

趙尚書卻道:“策問也不過是一篇幾百字的文章,也沒甚要緊,我看今上出題,不外經濟用世四字,揣摩一下,八九不離十罷了。”

孫淡這才有些佩服起趙尚書的智慧起來,的確,大明朝現在的最大問題是財政和吏治問題,估計皇帝也會出這樣的題目,仔細一想,卻也不難,正是孫淡所擅長的題目。

他突然想起一事,忙問:“恩師,我昨晚上看書太遲,今天起得也晚,的了訊息之後馬上過來拜望老師,也不知道其他考生的成績如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