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章 豪門,大學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是山東鄒平孫家的人。

沒錯,會昌侯孫家就是所謂的外戚。

不過,明朝對外戚干政防備森嚴,依照祖制,無論是皇子還是外戚,都要被國家當成豬養,不得從政。

但孫皇后深得宣德皇帝寵愛,對孫家人從政也睜一眼閉一眼。

宣德皇帝三十七歲那裡駕崩,繼承皇位的是七歲的明英宗朱祁鎮,也就是土木堡之變的始作俑者。做為小皇帝的生母后皇太后,孫氏隨住乾清宮。

小皇帝的舅舅,孫太后的弟弟孫繼宗也做了大明朝的官員,並被封為會昌侯。

土木堡之變之後,英宗被瓦剌人俘虜。在大臣于謙的主導下,擁戴英宗弟朱祁鈺即位,是為代宗即景泰帝,並所次擊潰來犯之敵。

瓦剌人見繼續綁架英宗已無意義,乃於1450年8月釋放英宗。

景泰八年正月,景泰帝病危。十六日,副度御史徐有貞率軍夜入南宮,擁戴英宗奪門復位。此為“奪門之變”,又號“南宮復辟”。

表面上,奪門之變是徐有貞所為,但私底下卻是孫繼宗的運籌謀劃。

英宗復辟之後,孫繼宗這個舅舅自然要重用。又升孫繼宗為內閣首輔,督五軍營戎務兼掌後軍都督府事。如此一來,孫繼宗可位軍政大權一把抓,當之無愧的大明第一人。

鄒平孫氏也藉機一飛沖天,孫繼宗兄弟都封了侯,孫家子孫二十餘人都做了五品以上的大官。

這樣顯赫的家族,即便是開國時的功臣大家也比不了。

不但如此,仗著自己是外戚,孫家人行事也飛揚跋扈,什麼膽大妄為的事都敢做。

英宗復辟之後,孫家人在家鄉橫行不發,大量侵吞官田。到全盛時期,家有良田萬頃,奴僕千人。家中田地遍及山東、直隸、河南。到後世,天津還有一個地方叫會昌侯地。

侵吞官田一事在明朝可是大罪,官田可是皇帝的體己,伸手伸到皇帝口袋裡了,自然是罪不可赦。當時,同孫繼宗一起打皇帝主意的英國公張懋、太平侯張瑾都被錦衣衛逮捕入獄,抄家流放。至於孫家,皇帝只革除了孫繼宗幾個部屬的官職,草草結案,然後來一個不聞不問,西里糊塗地打了馬虎眼。畢竟是自己的舅舅,還真下不了手。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孫家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英宗朝離現在已經五十餘年,但真論起親疏來,當今皇帝正德也算是孫家的親戚。即便孫家這幾年聲勢大不如前,卻也是海內第一大族,不是小小一個鄒平知縣惹得起的。

而且,孫家人又都是眼睛裡不揉沙子的人,一向蠻橫慣了。若能攀上孫家。鄒平縣敢拉他孫淡去做苦役,就是對孫家的挑釁,換成任何一個人當這個知縣都得掂量掂量。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將會昌侯孫家的人糊弄過去,讓他們認了自己這個窮親戚。

古代人最重宗族,一個大家族的族長一旦顯赫,無論多遠的親戚找上門來,都有義務施以援手。這不是暫時性的義務,也不是道德上的義務,而有其深刻的社會經濟背景。

打個比方,一個普通農民要想獲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就得讀書做官。這條路漫長而艱辛,需要幾代人的努力。首先,這個農民需要辛苦耕作,積累一定的財力,才能供養子孫脫產讀書。

無論在任何時代,脫產讀書都是一種極大的消耗,很多時候需要全家族的人同時付出。而且,這一付出有可能就是好幾代。

所以,在一般人的觀念中,一個人讀書中舉做了大官,並不是因為他一個人的努力,他的成功同幾代人共同的祖先息息相關。所以,只要是同一個祖先有著同一個姓氏的族人,成功者都有義務對其在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

況且,這種關心和提攜並不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