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個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6章 山西的改變,抗戰之鋼鐵風暴,搞個錘子,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邊已經鬆口請西北派一個集團軍規模的兵力進入山西助戰。這個口子一開,以後閻錫山再想將西北軍的勢力逐出山西可就比登天還難了,也難怪馮佔海心情大好。
“這山西又是晉綏軍,又是中央軍,再加上咱們西北軍,國內最大的幾家勢力都到齊了,本來從帳面上看,要是打輸了難免臉上難看,不過群龍無首,未必就能打出多漂亮的戰績出來。”馬占山搖頭一笑。
“既然到了山西,這指揮自然還是得聽閻錫山的,山西終究是有些底子的,地勢又不比華北一馬平川,飛機的消耗速度比起我預料的還要來得快,蘇聯那邊我會再追加一百架的訂單,倒是飛行員的訓練要跟上一些,可別到時候開著飛龍2,或者是鷹3也幹不過日軍的九五式。”姜立說道,飛機的消耗速度快也代表著飛行員的消耗速度也快。
“西北早先儲備了一些飛行員,再起現在的培訓速度確實有些慢。蘇聯那邊的教練機已經到了二十架,補棄了幾百架教練機之後,再加上西北自產的鷹式高階雙座教練機,足以滿足戰爭所需,現在卑職擔心的是飛機的生產跟不上,向蘇聯採買畢竟非長久之計。”高志航說道。
“海參威的那批機械已經上火車了,到了之後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姜立說道,其實西北產能並不完全是機械的問題,還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產能未被合理的發揮,畢竟當初西北採買的大機械就有一定的產能預留。西北的工業發展太快了,中間的問題也不少,佈局不夠合理。就像後世一些高畫素的攝象頭,發揮出來的效果卻不如低了一截的蘋果手機一樣。這也是源自於姜立幾年持續對西北工業的大手筆投資,以至於相當一部分人形成了思維上的慣性,習慣性的將產量寄託在外部即將運回的機械上。只是工業佈局上的道理跟高志航說得太多也沒必要,畢竟高志航是個軍人,工業上的事並不是他的專長。(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