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個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9章 改變,抗戰之鋼鐵風暴,搞個錘子,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轉變有些突然,看上去不大現實,本來錘子也只想寫抗戰,至於由誰領導。該誰就誰了。這個問題必須交待一下。好了,就說這麼多,真有看不下去的書友,也沒辦法了。)
“當初東北大學遷到蘭州來,姜司令是下了大力氣的,當初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大家節衣縮食,勒緊了褲腰帶過日子,也要重建大學,送學生去海外留學。在各縣辦中學,小學。沒有一個強力的人帶頭,那些驕兵悍將如何震懾得住,又如何能迅速的收拾整個西北,教育也早就進行不下去了。西北教育能有現在的局面,姜司令的確居功至偉,只是由於日寇入侵,戰爭牽扯了姜司令太多的注意力,另外教育已經單獨劃到了教育署,後面除了我這個教育署長,其他人見司令一面都有些難了。”
劉治州頗為感慨地道,想到當時初來西北的局面,再看看眼前綠草如茵,校園內清澈的河水流淌,一幢幢設計新穎,凝聚著西式與華夏風格的教學樓。當初他跟周詒春這些人建議為了節省精費,儘可能的那間的建設,不過姜立力排眾議,打算一次性將大學建好,要建一個百年工程,能一直延續給子孫後代,讓他們引以為榮的大學。在那段極為艱苦的歲月,姜立甚至從上海,天津等地聘請了洋人設計師,進行設計,督造。五六年的時間過去,時間證明了當初姜立的決定,正是靠著這些投入,才吸引了當初大量的德藉教授。才使得這所大學成為整個西北最讓他們引以為傲的建築群。由於當初預留出來的土地。還有蘭州大學的不斷擴大,在大學邊緣,仍然還在有計劃的進行擴建,雖然姜立現在已經不再管這邊的事,但學校卻仍然按照當初的軌跡在發展,這確實是一個百年工程,而且匯聚了整個民國各個學術界的精英,毫無意外的。蘭州大學已經成為此時民國的第一學府,成為整個民國高階人才的搖籃。
“是啊,當初整個東北大學也不過兩三千人,現在單是在校人數就擴大了將近十倍,校區面積更是十倍都不止。當初來的時候何曾想過會有眼下的局面,這可不光是有錢就能拉扯起來的。還要大量的理化工科的師資力量,當初花了大價錢從德國,美國請的人才,到後來留學歸國,西北本地的一些畢業生。把師資力量擴大了,再加上後來大量入駐的猶太藉教師。才有了眼下的局面。雖然很少再見到司令,但這些可都是之前種下的因果。咱們現在運營的模式,也是當初姜司令定下來的基調。眼下雖逢戰亂,但民國教育之盛況未減分毫,反而匯聚中外之精髓,愈發興旺。司令雖未從事教育事業,然每次舉措,對西北,乃至整個民國教育界推動之大,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只可惜這段時間以來,司令一直為抗戰殫精竭慮,再難像以前一起碰面,商討西北教育界的問題了。”提到姜立時,周詒春也是一臉的崇敬之色。
“能把戰事管起來,已經是相當了不起了,日軍積蓄多年,可不是一般人能擋得住的。咱們當初從瑞金一路走過來都是小米加步槍,進了西北還以為到了國外。這各式新的飛機,大炮,裝甲車,咱們以前可是見都沒見過呢。”
領袖搖頭一笑,與周總未來蘭州大學之前,也從未想象一個從未涉足教育事業的軍人會在西北的教育界被這些人如此推崇倍至。周總跟在旁邊點頭,西北如此多的技術兵種,單是熟悉就需要一段的時間。至於熟練的運用,是需要大量的訓練還有演習的。
“分工各有不同,先生你們的作用也是無可替代的,這幾年西北雖然做了不少努力,但西北的舊官僚體制問題仍然十分突出。甚至我們之前將不少有軍功的傷兵分配到地方之後,也染上了地方上的一些惡習,那些人原本是些好兵,好軍官,倒是殺了一些可惜的人。這幾年,幸好有藏總管,邵主席幾人幫著打理,又有姜立,還有我們一幫當兵的坐鎮,一直沒有出大亂子。但這些問題是舊社會遺留下來的頑疾,非一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