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個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9章 平衡,抗戰之鋼鐵風暴,搞個錘子,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由於生產流程變得簡單,加工的環節也少了一些,也就是說,兵工廠不用添置更多的機械,在相同的時間裡,用相同的材料,西北軍的機槍產量就能翻上一倍。而這種機槍,既可以作為輕機槍,也可以作為重機槍用。
要說缺點也有,這種機槍的優點也是其最大的缺點。那便是射速太快,消耗的子彈驚人,最高射速達到恐怖的一千二百多發每分鐘,同時由於高射速帶來的槍管過熱的問題,當然,最高射速是一回事,真正打出的速度又是另外一回事。平時一分鐘打到五六百分效果就不錯了,再加上對槍管的考慮,就需要射手對重機槍的效能有所瞭解,需要經過更多的訓練才成,這也算是快樂的煩惱。
當然,遇到緊急的情況,那恐怖的殺傷力與壓制能力,是現在任何一種機槍也比不上的。在戰場上,這種機槍機以輕易的對日軍的輕重機槍形成火力壓制。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重機槍的射程已經超過了日軍的擲彈筒,在日軍坦克已經慘敗於戰斧式的情況下,機槍再被壓制,日軍的傷亡將再次迅速拔高。
靠著以前西北的軍工產能,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將重機槍的產能拔高到一定的地步。如果機槍的技術過早的擴散,哪怕日本那邊仿製的機槍效能不如原裝的火蛇通用機槍,但對於原本火力就不佔優勢的國*軍來說,也是一場不小的災難。更為重要的是,姜立不想蘇聯過早的獲得這項技術,投入到對德的作戰裡去。畢竟以蘇聯的工業能力,一年將這種機槍的產量拉昇到十五萬挺以上甚至更多,也不是什麼難事。給德軍同樣會帶去重大的損失。
“你的考慮也有道理,也罷,這些事你向來都是有分寸的,****這麼多空心幹什麼。”姜立只是一提,楊瑩便懂了他的心思。
“另外你安排人跟德國那邊的接洽一下,用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將火蛇通用機槍的技術轉讓給他們。當然,也還有戰斧坦克的一些技術。不要一次全部出手了,吊一吊德國人的胃口。”
姜立又吩咐了一句道。哪怕蘇聯得到戰斧式的樣車之後,裝甲力量會得到一定的加強,但姜立也會想辦法將雙方的實力對比儘量拉回去。眼下戰斧的過早出來,已經能影響到蘇德雙方的裝甲力量對比。姜立不知道向德國也洩露這些原本在歷史上應該遲幾年才出來的武器會引起什麼變化。但眼下也顧不得這麼多了,蘇德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對民國越是有利。
姜立不怕德國太強,而是擔心蘇聯太強,就算曆史反轉,德國戰勝了,也難以影響到遠東這一塊來。至於日本,姜立倒不算太擔心,眼下西北的工業規模就足以支撐戰事。
哪怕底子薄一些,但翻倍的機槍產量,還有效能更為優越的坦克與戰機,就算火力弱一些都足以耗死日本。再說,西北的工業正處於上升期,雙方在陸軍上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小,甚至因為西北在資源上的優勢,傾斜在陸軍與空軍上的資源超過日本,也不是多遙遠的事。就眼下的形勢,在蘇德戰爭結束之前取得對日的優勢,任務不算遙遠,到時候就算是蘇聯戰敗,德國也奈何不了民國,畢竟以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戰略資源也同樣不少。只要工業起來,姜立就不懼任何敵人。更何況,西北手裡還握著未來的幾張好牌。
總之,歐洲的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越好,蘇聯以為從他這裡拿到了戰斧坦克的技術之後會形成對德的更大優勢,那便大錯特錯了,西北,或者說未來的民國,自始自終,都不會成為蘇聯的後花園。就算那兩種武器賣不出好價錢,姜立也不會介意。
“司令,閻錫山已經到了。”很快,有人過來通報道。
“這老摳總算是來了。李宗仁那邊到哪裡了?”姜立問道,眼睛卻是看向楊瑩這邊。
“已經過了商丘,很快就會到洛陽了。”楊瑩說道。
“很好,該到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