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個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9章 機會再臨,抗戰之鋼鐵風暴,搞個錘子,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公,一個政權,能長久存在的意義不在於其軍事上有多強大,在外面的名聲有多好,而是在於能否始終將治下民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救助這數百上千萬的難民,對於此時的西北來說,壓力不是一般的大,畢竟主要產糧區現在都淪為了戰區,西北那邊這兩年,化肥,農藥的使用雖然已經開始在推廣,自給自足沒有太大的問題,可是在養著這上百萬大軍,滿足戰爭消耗的同時,還要提供數百甚至上千萬戰爭難民的口糧,其難度並不比進行一次徐州會戰來得更低。
這也是姜立決定繼續採取守勢的原因。另外透過眼下的形勢,姜立原來想要推動日軍南下的想法也進一步強烈起來。原本西北逐漸崛起的工業規模,以及後面在作戰中的迅速壯大,應付抗戰的能力是逐漸提高的,甚至鋼鐵,石油,這樣的戰略物資產量會在幾年內拔高到一個足以同日軍相抗衡的地步。姜立擔心迅速崛起的西北軍給日軍帶來的威脅過大,導致日軍不會像歷史上那樣南下。而西北軍,舉國上下求戰的意志,不是姜立個人可以壓制的。大勢不可逆,不過眼下的這些災民,卻給了姜立一些啟示。西北的資源畢竟有限,如果將這些資源更多的用在災民的安置上,那麼用在戰場上的資源就要相對少一些。而每年救助這動則數百,甚至上千萬的災民,所需要消耗的物資,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此時西北的人工還是太稀少了一些。當然,西北此時還沒有能力無償救助這些難民,姜立的意思還是沿用以前西北移民實邊的老套路,以工代賑。利用這些在戰時廉價至極的勞動力,將西北,沿升至河南,甚至通往山西的基礎設施都推上一個臺階。軍工體形的形勢需要時間,但相對來說,一些輕工業的建設週期則要短一些,河南支撐五六十萬中原野戰軍團作戰,每一月要消耗的物資都是個天文數字。
軍服,軍鞋,軍刀,一些簡易的機械零件,也可以從河南就近的一些五金廠獲得,也比從西北那邊運過來相對要方便很多,在河南開一些中小型的輕工廠,也能穩定河南方面的局勢。河南的鉬礦,鋁礦,還有一些中小型的礦藏也需要開採。總之,之前看上去不能操作的事,此時又有一些機會了。
若是能將西北的一部分資源轉移到難民上,透過這些難民轉化為西北,河南的基礎建設。為後面工業的騰飛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又能換取日軍南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值得的。畢竟若是日軍的軍力全部都傾瀉在民國的土地上,對於民國造成的損失無疑會更大。而且錯過了二戰這個寶貴的機會,民國以後想將影響力盡可能的伸到東南亞,可就沒那麼容易了。紅色領袖在西北已經開始逐步整頓西北的政治,對於西北一些多餘的封建官僚機構開始進行逐步的裁剪,事實上在亂戰中崛起的每個人都是有可取之處的。至少現在的西北政治,已經開始呈現一片清明之色,畢竟開國之初的大部分人都是吃苦耐勞的。
“號外,號外!我中央軍血戰連場,後在西北軍配合下全殲臺兒莊當面之日寇兩萬餘眾,取得臺兒莊大捷!”
“慶祝臺兒莊大捷!”
“慶祝魯南大捷!”
此時徐州城內,徹夜鞭炮不停,而臺兒莊大勝的訊息傳到武漢三鎮,一直被日軍陰雲籠罩的中央,此時也揚眉吐氣了一把,武漢三鎮,幾乎家家都飄揚著國旗。每個街口都掛著臺兒莊大捷,奠定我軍第二期抗戰之基礎。慶,與慶祝各種大捷的紅布黑字條幅。所有的機關,角行門口,一律懸掛國旗與印有關於捷訊的白布。所有的報社,都印發有關戰事勝利的報紙。所有的黨政機關,抗戰救亡團體,工廠,都派出安置了擴音器的大卡,拉著軍樂隊,歌詠隊周遊全市的每個街道。傍晚六點左右,中山公園體育場舉行的晚會,更是將氣氛推上了致高點。五萬餘人參加的火炬遊行,綿延十餘里,整個武漢三鎮猶如沸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