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個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8章 封路,抗戰之鋼鐵風暴,搞個錘子,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憑陛下之盛威,帝國陸海軍已攻略廣東,武漢三鎮,平定中國重要之地區。國民政府僅為一地方政權而已。然而,該政府與西北政權仍然堅持抗日容共政策,因此帝國決不能收兵,務必一直打到對方崩潰為止。帝國所萘者在於建設和確保東亞永久安定的新秩序。這次重點之最終目的,亦在於此...........各國也將正確認識帝國之意圖,適應東亞之新形勢。這一宣告,為帝國不動之方針與決心!”

在攻陷武漢之後,日軍照會了列國公使之後,發出了這樣一道宣告。這道宣告是說給中國聽的,同時也是說給英,美聽的。這也是日本第一次以政府公開宣告的方式,向世界宣佈它的這一國策----以建立起以日本為中心的東亞新秩序,排隊以英,美為中心的東亞舊秩序。以實現其由來已久的大亞細亞主義。這也是日本分化戰爭開始時對歐美外交持謹慎態度和傳統的親英美政策的一大轉變。也是日本已經將目光轉向東南亞和太平洋,即將實行南進的訊號。

而在初期,英美對於日本咄咄逼人的氣勢予以了強烈的抗議,最為直觀的是美國日本發表宣告之後,直接給宣佈給民國提供5000萬美元的貸款,而英國也宣佈給民國提供250萬英鎊的貸款額度,用於扶助民國在戰時瀕臨崩潰的經濟,還有軍事援助。

這部分貸款裡面,已經退到長沙的蔣委員長大多用來買了武器,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蔣委員長買進的相當一部分武器是由西北提供的。而西北分潤到了大批的資金之後,一如既往的用來買進了大批的機械。

不過英美的堅持卻在隨後急劇變化的國際形勢中起了不小的轉變。

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沉寂了二十幾年的德軍,不動則已,一動便帶來天塌地崩一般的動靜。成功擊滅波蘭之後,德軍經歷了1939年的寒冬,大雪初化,便再次入侵了丹麥與挪威。

德軍已經發動起來的戰車並未因成功的佔領丹麥與挪威有絲毫的停頓,佔領這兩個地方後,保障了自身的鐵礦石來源,德軍只用了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便繞開了馬其頓防線擊滅了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

總之希特勒這個戰爭狂人打出的一套組合拳快得讓人目不暇接,攻城滅國的速度為歷史所未有。

在威脅法國關閉滇越鐵路之後,日本外相有田八郎向英國駐日大使正式提出封閉滇緬公路,與通車不過數月的滇緬鐵路的要求。

相比起外相有田八郎的要求,日本陸軍官員則更加直白一些,直接威脅英國駐日大使道,“英國行將滅亡,已不在日本心目之中。外務省軟弱無能,不能代表日本的實力。只有陸軍才是真正代表日本的力量。英國必須尊重日本的要求。”

日本的要求提出後,英國開始面臨著兩難抉擇:要麼恪守在對華政策方面支援中國抗戰的諾言,拒絕日本要求,而在遠東冒著與日本發生衝突的危險;要麼背棄傳統的對華政策,屈從日本壓力,封閉滇緬公路,而以惡化中英關係為代價。英國將做出何種抉擇,這成為日本、中國及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極為嚴峻的國際形勢之中。在歐洲,法國敗降後,戰火迅速蔓延到英國本土,在西北歐大多數國家已淪陷的情況下,英國正獨自承擔起與法西斯德國作戰的任務,絕大部分兵力都投入了歐洲戰場;而在遠東,英國還要承擔保衛新加坡、馬來亞、香港、印度、緬甸等殖民地的義務,軍事防禦力量明顯不足。日本在遠東的攻勢使英國極為不安,陷入歐洲戰場的英國又沒有充足的軍事實力與日本對抗,更何況這樣做會使英國面臨東西兩面作戰的危險。

不過英國此時也十分糾結,是開罪日本人,還是繼續堅持在華的利益,不讓日本為所欲為。至少英國外交部與駐日大使此時的意見是完全相反的。英國外交部認為日軍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