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0節,躍馬大唐,大蘋果,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日便陷落賊兵之手。考慮到我們攻下太原府起碼需要十餘日,長安之敵必會回援截我後路,我軍反而會遭受前後夾擊之虞。不得已我們只能往西北退守朔方。先是守蒲州,蒲州陷落之後我們退守靈州。可惜靈州我們也沒能守住。”
談及這段往事,郭子儀神情低落,語聲低沉。坐在一旁本正在專心啃著一隻豬蹄的李光弼也停止了啃食,嘆了口氣面色沉鬱。座上眾人大多知道這段事情,心情也都很是壓抑。
王源點頭道:“長安陷落的確實有些快。主要是城中人心散亂,組織不起有效的防守。長安陷落後你們退守朔方也是可以理解的決定。在那種情形下堅持攻打太原府是不明智的選擇。只是我不明白的是,你們為何沒有追隨陛下西幸的隊伍隨同陛下一起入蜀,反而直接退往了北邊,被孤立起來了。”
“陛下西幸,我等是知道這個訊息的。原本和李大帥打算追隨陛下的車駕西去。但我和李大帥商議之後,覺得跟隨陛下西幸是不妥當的。一則我們的兵馬受叛軍矚目,我軍一動,必引叛軍追擊,恐於聖駕不利。二則,我等兵馬一旦撤離朔方,便等於將朔方大片城池州府土地白白拱手相讓,這是絕對不成的。鑑於此兩點,我們決定堅守朔方,守住靈州。”郭子儀低聲道。
王源點頭讚道:“原來如此,真是教人欽佩。原來你們考慮的如此周全。誠然,陛下西幸之後,中原之地大多陷落或投敵,若沒有你們堅守朔方,中原盡墨。而你們選擇堅守朔方,到底還是叫叛軍沒有盡數佔領中原之地。”
郭子儀嘆道:“然而我等其實也沒能守住靈州,因為叛軍行動迅速,他們很快便派兵馬攻擊靈州。我們得到的訊息是,叛軍派史思明攻蜀地,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率領五萬多兵馬攻我靈州。他們是不容我們喘息的。在靈州我等堅守十餘日……終於不敵。當時我們轉戰各地兵馬折損不少,人數已經不及三萬五千人。靈州之戰又死傷了一萬多人。若是繼續堅持守城的話,倒也還可以堅持數日。然兵馬死傷太多,糧草物資也均告罄。我和李大帥不得不商議棄守靈州往北撤離。這雖是無奈之舉,但棄守靈州之事確實一直讓我耿耿於懷,慚愧不已。”
李光弼終於忍不住皺眉道:“郭將軍,你說這些作甚?咱們不是說好了不提此事的麼?棄守靈州是為了儲存剩下的兩萬多兵馬。否則我們會全部死在靈州,那未必便是件好事。”
郭子儀默然不語,他想起靈州大戰第十天的那天晚上的事情。那天自己和李光弼爆發了劇烈的爭吵。李光弼要求棄守靈州北上,而自己希望堅守靈州,因為看得出叛軍其實也疲態盡顯死傷慘重。可是李光弼不同意堅守,說不能讓兩萬多兄弟死在靈州。而郭子儀自己認為,就算為守靈州而死,那也是死得其所。最後,因為李光弼是朔方節度使之職,官職在自己之上,自己也無可奈何,只得棄守靈州。
郭子儀還記得,大軍離開靈州的那天晚上,滿城幫著他們守城而守夜未免的百姓聚攏在街道上,眼中那種失望的神情讓人心碎。郭子儀覺得自己就像是個逃兵,棄了百姓而去。後來傳來的訊息更是讓郭子儀追悔莫及,靈州城破之後,叛軍恨百姓協助守城,滿城燒殺,殺了數千百姓,據說連護城河都全部染成了血水。為此郭子儀悶悶不樂了多日,和李光弼也發生了數次爭吵。再後來敵情緊急,兩人才拋棄前嫌。但那件事一直縈繞在郭子儀的心中,成為他心中的巨大遺憾。
王源看出兩人神情似乎有些不諧,但他自然不會去開口探問,只微笑道:“後來如何?”
郭子儀嘆了口氣啞聲道:“後來,我們一路且戰且走。數月以來,從靈州到豐州,轉戰數十州縣,行走近千里,終於還是被逼在了角落裡。豐州之地多山地荒漠,以此為屏障,我兵馬才得以在豐州堅守兩月有餘。豐州邊城,自古是靠著朝廷撥付糧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