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2節,躍馬大唐,大蘋果,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王忠嗣說因為遇到了流沙阻擋,所以無法在天氣變冷之前攻下石堡城。而現在,天氣變冷,流沙應該已經凍結,王忠嗣卻又以天氣寒冷為由要求退兵。臣總覺得王忠嗣似乎是故意拖延不戰。臣無法判斷是何緣故,臣不在戰場之上,無法做出武斷的判斷來。”
李林甫微微一笑,心中暗罵楊國忠避重就輕,明顯這奏摺中可以攻擊的重點是王忠嗣妄言陛下好大喜功,而楊國忠卻拿前事輕描淡寫的攻擊幾句,這是要自己去出頭猛攻了。不過李林甫倒也無所謂,對付太子一黨本就是李林甫不遺餘力之事,楊國忠耍耍滑頭倒也無可厚非,但自己便不能這般輕描淡寫了。
“陛下,老臣也不想妄度王忠嗣為何如此。王忠嗣說佔據吐蕃兩湖之地的三座城池毫無作用,朝廷並無防守之力,所以攻之無益。但老臣想說,其一,此戰本就是報復吐蕃之戰,干係到我大唐顏面,王忠嗣說這叫好大喜功,那麼姑且算他說的對,好大喜功又如何?只要能震懾宵小之國,好大喜功未必是錯。其二,所謂攻下並不能守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劍南道的王源便拿下了野牛城,並且守住了那裡。據老臣所知,王源採用了烽燧連鎖預警之法,將觸角伸出野牛城六十里方圓。無論敵軍從何處進攻,都可應對從容。兩湖之地地形比之野牛城沙漠之地不知好了多少倍,王忠嗣便妄言不能說守,在老臣看來這是很荒唐的。”
玄宗點頭道:“相國所言有理,朕也不明白他說守不住是和緣由,王忠嗣何時變得如此膽怯懦弱了?朕很痛心。”
李林甫一口氣說了不少話,有些喘息。頓了頓道:“老臣和楊左相當初提出討伐吐蕃的奏議,其實不完全是因為王鉷和羅希奭之事的報復。事實上老臣知道陛下心中一直對吐蕃國耿耿於懷。臣和楊左相想的是,若能此次拿下兩湖三城之地,並且在那裡守住,那便是在吐蕃人的腦門上釘下一顆釘子,成為我大唐探入吐蕃國腹地的橋頭堡。若陛下想滅了吐蕃國之時,有了這個橋頭堡作為踏板,便可長驅南下,踏平吐蕃國。所以,在老臣看來,佔據兩湖三城之地是一步重要的棋子。即便陛下暫時不想踏平吐蕃,也可為後世子孫踏平吐蕃創造條件。”
玄宗拍案道:“還是相國知朕之心,為大唐的未來著想。朕二十年前便立下宏願,要讓大唐的疆土西至崑崙山北到陰山下,但可惜朕的精力著實有限,時間也有限。但若能在朕垂暮之年看到踏平吐蕃的一天,將來也能歸天時笑對先皇和列祖列宗了。”
楊國忠暗暗讚歎李林甫的高明,李林甫果然是對陛下的心思洞察的清清楚楚,陛下愛聽什麼,不愛聽什麼他一清二楚。
說白了,李林甫其實知道玄宗就是好大喜功,王忠嗣的評價一點都沒錯。但他還是要拿這件事往玄宗的心上撓,撓的玄宗心癢不已,這樣才能讓玄宗更加的認同自己的話。
玄宗果然沒有辜負李林甫的一番苦心,主動的鑽進李林甫設下的陷阱裡,大聲道:“來人,傳旨給王忠嗣,駁回他的請求,要求他一個月之內必須拿下石堡城,再不許以各種理由搪塞不前。”
李林甫忙道:“陛下,切莫如此,這樣不好。”
玄宗詫異道:“怎麼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