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頁,三國猛將關羽,天行健,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總之,這個故事很離奇,簡直是莫名其妙,既宣揚了&ldo;天命論&rdo;,又把&ldo;義氣&rdo;說成是至高無上,可以超越一切的道德準則,把人引入了重私恩、重感情、輕原則、輕立場的誤區,從宇宙觀,政治觀和倫理觀等不同角度來衡量,都是不可取的。
□ 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
關於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劉備曾說過:&ldo;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rdo;(《三國志&iddot;諸葛亮傳》)因而後人多認為,這君臣二人是&ldo;魚水&rdo;關係。按照《三國演義》的描寫:劉備對於智慧超群、有雄才大略的諸葛亮非常信任,遇有軍政大事無不請他出謀劃策,簡直是言聽計從,奉若神明。但事實究竟如何呢?古今的學者對各種史料進行了研究,從一些蛛絲馬跡來看,好像事實未必如此,從而提出了許多疑點。
第一,赤壁之戰之後,劉備西進益州,並沒有把諸葛亮帶在身邊,而是帶去了法正和龐統,作為主要謀士。後期才調諸葛亮率兵入川,和劉備在成都城下會師,並沒有起到多大的參謀作用。
第二,奪取漢中的戰爭,以法正為謀士,諸葛亮卻留在後方做後勤工作。
第三,劉備非常信任關羽,把鎮守荊州的重任交給了他,終於導致了慘敗的結局。如果當時劉備調關羽入川,而把諸葛亮和趙雲等留在荊州,後果可能不會如此。
第四,關羽失荊州後,劉備大舉伐吳,也沒有把諸葛亮帶在身邊,似乎也沒有理會他的意見。在火燒連營、一敗塗地之後,諸葛亮感嘆地說:&ldo;如果法孝直還在(註:法正已於兩年前逝世),就能夠制約主上,不讓他東行;即或還是要東行,也必然不會慘敗的。&rdo;(《三國志&iddot;法正傳》)從諸葛亮的這番無可奈何的言論中,我們發現,劉備和法正的關係才稱得起是言聽計從,諸葛亮算了什麼!
第五,劉備和諸葛亮在戰略思想上有分岐。諸葛亮始終堅持自己在《隆中對》中的基本戰略方針:跨有荊、益兩州,西和諸戎、南撫夷越、東結好孫權、北伐曹操、復興漢室。其中維護孫劉聯盟,是最關鍵的內容。而劉備是個急功近利的機會主義者,缺乏明確的戰略思想,只追求割據一方,稱王稱帝,對諸葛亮的聯吳思想不太重視,這可能是他在用兵上不太信任諸葛亮的根本原因。
明清之際的大思想家王夫之(1619年1692年)在其史學名著《讀通鑑論》中,對於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有很深刻的分析,擇要譯述如下。
&ldo;諸葛公之心,是一定要存漢的,一定要滅曹的。不交結東吳,則要受東吳的牽制難以興起北伐之師。……而先主的心志則與此不同了。先主開始時想自強,後來則想自立為王,這種雄心不改,便與關羽合拍了。所以他信任諸葛亮不如信任關羽,而且不如孫權之信任子瑜(諸葛亮之兄諸葛瑾)。懷疑諸葛亮與東吳的交誼太深,而且還懷疑他與子瑜相勾結……。先主不死,吳不止,北出祁山的軍隊也不能走出來啊……&rdo;
□ 關羽與諸葛亮的關係
關羽與諸葛亮的關係,史書上披露甚少,只有一些零星的記載。據《三國志&iddot;諸葛亮傳》: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ldo;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rdo;,於是劉備談出了&ldo;魚水&rdo;之論。這是關羽對諸葛亮的嫉妒,是早期的事。
不過,像關羽那樣驕傲自負的人,估計在以後也不會太服諸葛亮的。根據上引王夫之的分析,劉備與關羽關係最鐵,信任關羽勝過諸葛亮,又懷疑諸葛亮與其在東吳做官的哥哥諸葛瑾會勾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