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0章 兵分三路,大舉伐明,振南明,一袖乾坤,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清順治二年(明弘業元年)三月初三,豫親王多鐸奉攝政王多爾袞令旨統領十數萬大軍兵分三路大舉伐明。
一路是由孔有德、耿仲明統領的天佑軍,從京師出發,經通州、武清、天津往滄州方向進發。
另一路的統帥是勒克德渾。他統領的多是漢軍八旗、蒙古八旗,以及數量最多的綠營軍。這一路軍隊從京師出發後過房山、涿州、保定、冀州、往清河方向殺去。
最後一路大軍由多鐸親自統領,全部是滿洲八旗精銳,包括了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的一部分,以及正紅旗、鑲紅旗的大部。除了順治皇帝親領的兩黃旗沒有加入,其他六旗都參與了進來。當然其中有一部分牛錄被阿濟格分走,但總的來說多鐸手上還是有三四萬的滿洲八旗精銳的。這一路軍隊出了京師後走的是固安、雄縣、河間、阜城的路線。
明眼人都能看出,清軍是想從三個方向同時對山東發動猛攻。
孔有德、耿仲明統領的天佑軍目標直指樂陵、海豐。
而勒克德渾則要對臨清州動手。
至於多鐸自然要啃最硬的骨頭——德州!
這次清軍可謂是傾巢而出,因為他們等不了了。
時間拖得越久,他們的負擔便越重。
收編了大量綠營軍後就意味多了十來萬張嘴。這麼多人每天消耗的糧食是驚人的,以北方現有的存糧和糧食產量完全不足以支援。
多爾袞也是絞盡了腦汁,透過晉商的渠道弄到了一筆數量不小的軍糧,但也只能支援一時。如果入夏之前清軍不能打下山東控制運河,軍隊就將面臨斷糧的窘境。
阿濟格那邊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雖然他可以透過壓榨漠北蒙古各部弄些馬肉吃,但這玩意也不能天天吃啊。所以多爾袞也給阿濟格下了令旨,命他擇機攻打湖廣。
湖廣是天下糧倉,若能打下來比奪取山東的意義還要大。
多爾袞決定雙管齊下,只要有一方有所斬獲,清軍就將佔據優勢,從而滾雪球似的把優勢擴充套件的越來越大。
......
......
“陛下,東虜已經出兵山東了,看樣子是想畢其功於一役啊。”
南京紫禁城暖閣內,兵部尚書路振飛憂心忡忡的說道。
有些尷尬的是清軍出兵的情報不是兵部塘報最先刊載,而是內廠軍情司得到的。
得到這一訊息後,軍情司透過自己的渠道將訊息傳遞到了南京,朱慈烺也得以掌握了第一手的軍情。
“本兵莫急,這些都在朕的預料之中。”
朱慈烺示意路振飛稍安勿躁。
清軍對南明發動進攻的時間和原本歷史上的時間大致是差不多的。滿清狼子野心,一心想要定鼎天下,對此朱慈烺當然不會大意。
他早在即位之初就開始佈局。
奪取山東就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在朱慈烺看來原本歷史中南明朝廷潰敗、脆敗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固然有內耗以及諸軍閥不堪用的因素,但也有一點很致命,那就是缺乏戰略縱深。
對南明來說,山東是一面最好的屏障,有了這面屏障可以大大減緩清軍的推進速度。而如果一味固守江淮,明軍便一點回旋的餘地也沒有了。
當然最好的局面是明軍能夠完整的守住山東防線,並給予滿清重創。
滿清人少,滿洲全族人口不足百萬,堪用的兵卒也就是十萬左右。
這些可都是活生生的人,不是韭菜。割了一茬之後不會再長出來。
消耗滿清的有生力量對大明的戰略意義是極為重大的。
山東的稜堡、戰壕、水師都是朱慈烺的心血,他希望這些能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