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7章 收穫土豆,收穫希望(第二更!),振南明,一袖乾坤,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慈烺拒絕了。
“劉伴伴,你且退下待朕忙完了這一陣再說。”
劉傳宗無奈道:“奴婢遵命。”
朱慈烺雖然十分注重日常鍛鍊,經常練習弓馬,每天打一套五禽戲,可還是累的夠嗆。
農戶們真是太辛苦了啊。
朱慈烺不過是在收土豆的時候下一回地,農戶們卻是需要每日都在田間地頭勞作,體力的消耗是驚人的,怪不得每天需要吃大量的糧食。
這個時代的普通人沒有多少油水,主食自然就吃的多了。
這更堅定了朱慈烺增加商稅、海稅的決心。
相比於農戶,商人尤其是海商這個群體真的是富得流油啊。
崇禎最大的問題就是隻對著農民薅羊毛,而對商人太放縱。
鄭芝龍可以靠收海稅收到一年一千萬兩,朝廷為什麼不行?
商人本就攫取了大量的財富,理當多繳賦稅,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
至於礦稅更是必須嚴格徵收。
自打朱慈烺宣佈全國礦產歸朝廷後,這才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收到了兩百萬的銀子,一年保守估計也有五百萬兩銀子進項。
這都是大錢啊!
下一步朱慈烺準備對鹽業開刀。
鹽商是不亞於海商的鉅富群體,一個個富可敵國。
作為壟斷資源,鹽商的收入進項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大明對鹽業本來管理的很嚴,靠出售鹽引來控制上游資源。
鹽引的數量是一定的,所以每個鹽商能夠分配到的鹽量便是一定的。
但到了明中後期,鹽引制度廢弛,私鹽遍地都是。
尤其是沿海諸省,到處是晾曬私鹽的。
官府基本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拿了孝敬你好我好大家好。可這卻嚴重的損害了朝廷的利益。
崇禎年間一年的鹽稅竟然只能收到幾十萬兩,這是何等的可笑!
即便保守估計,鹽稅也應該收到一年幾百萬兩。這些鹽商真是把朝廷當傻子呢!
朱慈烺可不願意做這個傻子!
既然開中法已經廢弛,那麼便要想出一個新的辦法來。
朱慈烺的初步設想是成立皇明貿易商會之類的機構,作為管理鹽業的唯一責任部門。
這種機構既不是朝廷部門,也不是民間商會,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機構。
當然,此機構是直接對朝廷、對天子負責的。
這相當於在這個行業樹立了一個准入門檻。以前這個門檻是鹽引,現在便是會員身份。
而加入此機構必須繳納一筆數額巨大的保證金,定期接受監管繳納賦稅。
當然,鹽商們依然可以我行我素販賣私鹽。但朝廷不會再妥協了。
朱慈烺決定命各地軍隊嚴查私鹽販售,一經發現立即逮拿處決,以正國法。
...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