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章 復設廠衛,振南明,一袖乾坤,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朕知道東廠和錦衣衛人手不足,可這件事必須現在就去做。趙卿,先帝雖然削減了錦衣衛偵緝職能,但骨架還是在的。那些大漢將軍朕也暫時借調給你,不過你要儘快把賦閒在家的原南京錦衣衛招募回來。至於東廠,劉伴伴,檔頭就從御馬監挑選吧,番子本就是錦衣衛的,讓趙指揮使撥給你些人就是。”

現在的御馬監太監是原南京守備太監韓贊周,對此人朱慈烺還是很放心的。歷史上,韓贊周在錢謙益、趙之龍等人獻城後並沒有跟著投降,而是自殺殉國。

正是因為他對大明有情有義,朱慈烺才敢放心讓他擔任御馬監太監一職。

至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則暫時懸空,朱慈烺打算視韓贊周和劉傳宗的表現再做決定。

朱慈烺頓了一頓,繼續說道:“朕不管你們用什麼方法,必須在十日之內查清南京官員的財產。”

朱慈烺不是崇禎,他當然知道這些‘國家棟梁’們家財萬貫,富可敵國。當初崇禎帝號召京師官員捐獻銀兩助軍,結果這些股肱重臣一個個開始在殿上哭窮。帶頭哭窮的就有朱慈烺的便宜外公周奎。這廝原本只是一個街頭的算命人,因為女兒選入信王府,後來改立皇后從而飛黃騰達,被封嘉定伯。可以說周奎的一切都是皇帝賜予的。可這廝不但不思報恩,在闖賊兵臨城下之際,竟然還惦記著自己那點私財。

崇禎派太監徐高去周奎府上,希望周奎能夠捐多點,起個帶頭作用。但周奎一上來就哭窮,表示最多隻能捐獻一萬兩銀子。

後來周皇后看不下去了,掏出自己攢的五千兩銀子,叫父親一併捐出去。

可笑的是周奎拿了這筆錢,並沒有如數捐出,而是扣下了兩千兩隻捐出了其中三千兩。

國丈都如此,其餘朝臣的情況可想而知。內閣首輔魏藻德,只捐了區區五百兩,大太監王之心只捐了一萬兩。

這些人心中怎麼想的朱慈烺當然知道。他們認為反正天下是朱家的,憑什麼為了你們朱家的皇位讓我們捐錢?

可惜這些人還是失算了,北京城破後,李自成開始在城中大肆追贓,包括魏藻德在內的大明‘股肱之臣’都在追贓之列。這些官員家中被查出幾十、上百萬兩銀子,他們不肯捐錢給明軍發軍餉,最後卻白白便宜了闖賊,落得個身死抄家的下場,真是諷刺。

正是因為朱慈烺知道這些內情,他才準備叫錦衣衛和東廠去清查這些官員的財產。

合法的財產自然受到保護,但貪汙所得絕對要讓他們盡數吐出來。

朱慈烺可不是崇禎,不會由著這些官員矇騙。

“皇爺、陛下放心,奴婢、臣一定會按時查清這些官員的資產。”

劉傳宗和趙信一齊說道。

“除此之外,朕還要你們辦一件事。朕準備在大明各地徵收礦稅。”

朱慈烺見二人並不驚訝便繼續說道:“神宗時派內監赴金礦、銅礦徵稅,遭到朝臣反對。他們的理由是天子不得與民爭利。乍一聽起來很有道理。可神宗為何還要不顧群臣反對徵收礦稅呢?”

朱慈烺並不等二人回答,自顧自的說道;“因為朝廷沒錢。太祖皇帝定下祖制,三十稅一。不管是田稅還是商稅都是這個數。若是土地都掌握在普通百姓手中也就罷了,可大明立國近三百年,土地都被那些讀書人兼併了。這天下十有其九的土地都集中在這些人手中,有時朕都懷疑這個天下究竟是誰的。”

說到這裡朱慈烺長嘆了一聲。

作為前世明史專家,他當然明白明朝的問題出在了哪裡。土地問題絕對是最要命的。普通百姓們為了免稅,便把土地投獻到有功名的讀書人名下。久而久之,他們都成了佃農,若是豐年還好,遇到災年很可能就要賣妻賣子了。

當然這個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非理性情愫

折林十七

我在年代養崽崽

叔喬

我的檢察官先生

江小綠

給男主當師尊的日子裡

金鶴

福滿農門

米飯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