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6章 辦報 【4000字二合一大章】,寒門首輔,一袖乾坤,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問題不是一言半語能夠解釋清楚的。好在朱厚照沒有深究的意思,沉吟了片刻道:“先生是說,把人調到西域去,讓他們種地?”
朱厚照是君王,考慮問題的角度和謝慎不完全一樣。他首先考慮的是這樣大規模的移民會不會出現割據叛亂。
太祖皇帝創立這一套軍戶制的時候參考的就是隋唐府兵制。但太祖皇帝擔心大明重蹈唐末藩鎮割據的悲劇,故而對‘府兵制’進行了閹割,取消了府兵的許多核心權力。這也導致有明一代武將被文官壓制,且毫無還手之力。
朱厚照對武將不像太祖皇帝那麼警惕,但本能仍然告訴他武將是個危險的群體,若是用不好是會出大亂子的。
移民百姓到關西從而開墾西域當然很好,但第一批前去的肯定是軍戶,如果他們割據關西,大明朝廷也是鞭長莫及的。
“先生覺得,不會有人割據叛亂嗎?”
朱厚照憋了良久,還是說了出來。
謝慎心道原來皇帝陛下的心結是出在了這裡。
也難怪,身居高位者多少會對身邊的人懷疑,更不必說那些掌兵權的武將了。
“陛下大可不必擔心。只要有地種,那些屯墾的軍戶定會對大明忠心耿耿。”
屯墾,屯墾。最重要的自然是地。
只要有了地,一切都好說。
最關鍵的是這地還不是朱厚照的,只要畫一張大餅讓軍戶們自己開墾就好了。
如此穩賺不賠的買賣要是不做,謝慎真得懷疑一番皇帝陛下的智商了。
事實上,隋唐的府兵制是一項極為合理的制度,只要能夠保證土地的足夠分配,王朝便可以一直興盛下去。
這也是為何唐朝一直要不斷擴張版圖,尤其是往西域經營。
中原的地盤就那麼大,經過一百多年土地早已經分得差不多了。而府兵們分不到地,自然沒有動力供職,制度也就走向消亡。
如果當時唐朝沒有碰到鼎盛的大食帝國,也許一路往西打下去,整個中華歷史的走向都會不同。
大明現在就面臨與唐朝幾乎相同的一個問題。
立朝一百餘年,土地兼併嚴重,軍戶逃散......
假使能夠開啟河西走廊,經略開墾西域,轉移中原的土地矛盾,或許大明的國祚再延續幾百年都有可能。
當然,最後拍板的還是天子。假使朱厚照不同意,謝慎便是磨破了嘴皮也是無濟於事。
朱厚照揹負雙手踱起步來,良久點了點頭道:“先生說的有理。只是大明一直奉行的是鎮守嘉峪關的政策。就這麼出關而去,恐怕會引得朝野上下沸騰啊。”
朱厚照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這也正是謝慎所擔憂的。
若說大明朝什麼人最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那一定是文官了。
別管是對的錯的到了他們那裡就都變成了錯的。
“這點陛下不用擔心。他們若是反對就讓他們反對,臣自有應對之策。”
謝慎對這些文官腐儒可是徹底受夠了。大明亡就亡在他們手中。
“恩,朕聽先生的。”
有了燧發槍,朱厚照心中也有了底氣,再推行所謂的西域經略時如果被文官指著鼻子罵至少可以還嘴了。
“其實,要想讓這些文官閉嘴很簡單。”
謝慎想了想,還是決定提前把這招必殺技祭出。
“先生快說來看看。”
朱厚照自然也是飽受文官之苦,聽聞有辦法讓這群老匹夫閉嘴,別提有多高興了。
“辦報。”
謝慎微微笑道。
“辦...報?”
朱厚照反覆推敲著這兩個字,還是沒有明白是什麼意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