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1章 別離情,寒門首輔,一袖乾坤,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大宗師想偷懶是可以不去各地督察巡視學政的,但科試如無意外,大宗師是一定要親自主持的。
按照定製院試結束後一年內,也就是生員進學一年內會舉行科試,算一算,也就是弘治七年八月之前。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竟然只有不到一年了......
謝慎直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相較而言,歲試他倒不是很擔心。雖然歲試名義上也是學官主考,但實際執行起來多是由各地縣學教諭主代為主考。還是那句話,浙省縣所甚多,若是事事都要大宗師親力親為,他遲早得累得吐血不可。
換句話說,只要不是提學官主考,各縣的自主性就極大,完全看教諭的個人口味。
而且歲試不像正式取士的大考,場次、範圍、考幾場、考什麼全在教諭個人的意思。
就拿孔教諭來說,此君喜歡《禮記》,故而很可能從《禮記》中截題。作為孔教諭的得意門生,謝慎知道老師的這個癖好。說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也好,說是君子取巧也罷,總而言之謝慎是佔了先機。
歲考,顧名思義是每年一考,有點類似後世的年終考試,其目的是將生員劃分等級。
自從有了人這個物種,就有了三六九等之分,就連縣學這等清明的處所也是不能免俗。
按照大明規制,歲考的等級有明確的劃分。凡是考一等者,可以升一級。而考二等者維持原有等級不變,但是廩生比較慘,會停廩米供應。考試成績列三四等則是勉強混一個及格,考中五六等的就很悽慘了,不但縣學儒衫要由藍衫改著青衫,還得從縣學發配到社學。若是教諭再看這些人不順眼,很可能直接奏請大宗師剝奪這些生員的秀才功名。
對於讀書人來說,尤其是對於那些經過千辛萬苦才考的一個秀才功名的讀書人來說,剝奪功名就意味著斯文掃地,前途盡失,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事情。
故而即便是增生、附生也不願意考到五等六等。因為這樣就把命運交到了教諭的手上,“生殺予奪”完全看教諭一人的意思。
當然,這個歲考也不是完全不通人情。比如廩生只要考的不是太差,便至少會評個二等,保住直接參加科試的資格。
要知道科試有三次機會。第一次科試大多參加的都是歲試中被評為一二等的生員,這也不難理解,畢竟一二等的生員學問好,底子強,讓他們先獲得參加鄉試的機會,資源傾斜也是對縣學的名譽,對全縣名譽的負責。
第二次科試叫錄遺,就是給那些三等、四等的考生機會。這些考生比不過一二等的學霸,但還想參加鄉試碰碰運氣,故而就會參加錄遺的考試。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一二等的考生染了重病,或者外出遊學,那麼也可以參加錄遺以獲得參加鄉試的資格。
至於最後一次科試,就有些走樣子的意思了。雖然也有透過其參加鄉試的,但是微乎其微。
換句話說,一個連補考都考不過的生員,便是再給他十次機會多半還是不過。
謝慎雖然八股文不算絕對強項,但應付歲試還是不成問題的。何況主考官是孔教諭,謝慎完全不必擔心。
但是科試就一定要重視了。別的且不說,萬一第一輪科試不幸被比了下去,要參加第二次錄遺,那可就太丟人了。
王守仁算是給謝慎提了一個醒,他的實力還沒到可以隨意碾壓旁人的地步,還是虛心求學為好。
與王守仁告辭,謝慎隻身回到家中。
此時大哥謝方已經被書童陳虎兒喚回了家,見謝慎回來了,便快步迎上前去。
“小郎!”
“大哥,寧員外那邊來信了。”
謝慎和大哥一起進了書房,少年關上門窗便沉聲道:“大哥你這幾日若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