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原來是在欺君,帝師被打得臉疼!
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九章 原來是在欺君,帝師被打得臉疼!,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練,以知民情,進而下能正官場風氣,上能為陛下理清時弊也!”
錢龍錫也跟著言道:“誠然如孫公所言,陛下,吳興能因治理一個縣便賢名遠播,可見其能,非循吏可比!”
“是啊!陛下也不必過於傷懷,這些地方餓殍載於野,皆因當地官員治理不力,或許等去了永城,就能看到何為大治!”
吏部尚書周應秋也跟著說道。
張貴見這些隨扈文官如此吹噓吳興,也就不由得白了一眼。
這吳興真有這麼好?
真能做到潤物細無聲,而將新政推行下去,使人人無怨?
自己只知道這新政是變法,是改革!
而改革就意味著要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而要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那就不是請客吃飯,被犧牲的一方就不可能心甘情願的讓利,除非被犧牲的一方是弱勢的一方!
孫承宗見張貴一臉不屑,也就不由得問道:“怎麼,國舅爺不願意相信他吳興真是賢臣?”
“我還是那句話,市面上吆喝聲大的,多是賣狗皮膏藥的。”
張貴回道。
“國舅爺,您不能以偏概全,難道您的意思,他吳興非得和夏允彝一樣,以酷吏的方式,用殺人的方式才能推行新政,就不能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方式,使新政得以推行,而又不必傷了人和?”
錢龍錫也跟著問道。
張貴點頭:“沒錯,我還真的不相信,所有士紳都會心甘情願的配合朝廷新政。”
“國舅爺對我士大夫的成見還是深啊!”
孫承宗見此感嘆了一句,又道:“人之初,性本善,何況士紳皆是讀書人,只要以忠義廉恥予以教化,他們未嘗不會體諒到朝廷的難處,要做到使新政推行而無怨言,也不是問題,首先就在於為官者要親民,以德為政。”
“孫公所言極是!”
錢龍錫也附和起來。
這些文官的確更相通道德治國。
不只孫承宗一人。
孫承宗此時也繼續在御前諄諄教誨道:“陛下,吳興在信中也跟臣說,他到永城後,就先興德教,倡學辦校,進而使士民懂禮,臣當時一看,就知道他這樣做是對的。如今看來,他能使永城政通人和,使新政推行時,無民怨之聲,皆緣於此!”
錢龍錫則在這時候一臉鄙夷地插嘴道:“而不像睢州的夏允彝一樣,不先行德治,禮賢下士,而直接強行推行新政,使喚士紳如黔首,甚至肆意以嚴刑峻法苛待士紳,這樣怎能得人心?即便因此推行了新政,想必睢州新政也是民生凋敝,如一灘死水!”
天啟只眯著眼,任由眼前這些文臣嘰嘰喳喳的說。
作為一個技術宅,一件事一個人值不值得相信,他更在乎實際看到的結果。
這一天,天啟一行人總算到了歸德府。
而讓天啟沒想到的是,一進入歸德府,流民更多。
尤其是他這樣的豪華車隊經過時,許多乞討的百姓,賣兒鬻女的百姓,就蜂擁過來,而希冀這些達官貴人能給開恩一次。
天啟見此則讓魏忠賢傳喚來一有年紀的流民:“老人家,你是哪兒人啊?”
這流民低著頭答道:“回公子,草民是睢州的。”
“睢州的?”
天啟有些驚愕,問:“你們都是睢州的?”
跟來的幾個流民都聲音細微地答應道:“是!”
張貴聽後頗為驚訝:“這怎麼可能?”
這時,錢龍錫則先眉飛色舞地笑了起來:“看樣子,備受國舅爺稱讚的夏知州並非治民有方啊!”
說著,錢龍錫就給一隨扈言官遞了眼色,那言官立即就道:“陛下,臣要參夏知州!還有國舅爺瞞報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