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手段厲害!
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四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手段厲害!,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孫承宗理想中的“仁政”就是這樣,政通人和,執政者能以仁道的方式,讓食利者心甘情願的讓利於百姓,也就是治國德教為先。
只是孫承宗沒想到的是,他會是在睢州看到這一幕。
而替他實現了這一幕的居然是他一直以來有些沒瞧得上的夏允彝。
這讓孫承宗現在不得不對夏允彝改變看法。
但事實上,此刻睢州這些士紳這麼配合只是因為他們在被夏允彝教訓後變得聽話而已。
因而,夏允彝對於孫承宗的誇讚並不領情。
自從投在張貴門下後,他就接受了實事求是的思想。
所以,他決心在皇帝面前戳破這個帝師的政治幻想。
於是,夏允彝便向天啟稟道:“陛下!臣慚愧,臣能在睢州順利推行新政,並非是因為臣用‘仁義‘之道來促使本地士紳們願意以自己之有餘補庶民之不足,而是用了“順我者昌,逆我則昌‘的嚴法才得以使新政順利推行,使旱情得以控制,使百姓得以豐足,使外來流民得以在這裡得到救濟。臣並沒有能讓教化士紳們人人為聖人的本事!所以,閣老所贊,著實讓臣愧不敢當!”
孫承宗:“……”
“順我者昌,逆我則亡?”
天啟這時倒是有興趣地詢問了起來。
夏允彝回道:“是的,陛下,凡是不願意接受新政的,臣都以抗命為由處決了!這是陛下您給予臣的便宜行事之權!臣自然得用。而接受新政的,乃至接受臣政令的,臣的確會給予名利上的一些優待,比如這次抗旱捐糧,臣在勒令士紳們捐糧的同時,對於願意捐糧的,也就會給他們發一個‘救災光榮戶’的獎章,只是作為對他們願意捐糧的行為的一種表彰,僅此而已。”
天啟問著鄭善偉:“是這樣嗎?”
“是這樣的。”
鄭善偉尷尬地回答後,又笑道:“但有獎章總比沒有好。至少傳於子孫,子孫們知道他們的尊長是為朝廷出過力的。“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閱讀,.yeguoyuedu 安裝最新版。】
“這也還是屬於以仁義教化引導食利者為國奉獻的仁政啊!”
孫承宗這時強行總結了一句。
他現在覺得,自己不能再讓自己下不來臺了,不然,連自己都要開始懷疑自己所堅持的“仁政”是空中樓閣了。
即便夏允彝本質上是先用了大棒再用了胡蘿蔔的執政方式來推行新政,但他現在也只能強行把夏允彝所做的事,往仁政身上扯。
此時,孫承宗就說道:“陛下!以臣之見,無德者,乃無君無父之人,應當除之;而夏知州是授陛下之命主政睢州,且是當地士民之父母,而不聽其令者,自然是無德者,除之沒有什麼不妥!且除去無德者之後,剩下的就是有德者了,有德者再以仁義的方式獎勵之,自然是仁政。”
天啟皺眉,問道:“先生此言真的沒錯?”
孫承宗回道:“回陛下,這是臣肺腑之言,臣不敢欺君!”
“既如此,朕以後也行這樣的仁政,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天啟笑著說了起來。
孫承宗這裡在聽天啟這麼說,只得道:“陛下自當如此想,對於忠義者,而當使其昌榮!”
天啟這裡則問著夏允彝:“你且說說,除了發個‘救災光榮戶’這樣的獎章,你還做了哪些‘順我者昌’的事?”
“回陛下,臣對於願意聽從臣政令計程車紳,也的確並非只是給予榮譽表彰,也會順其求利之心,幫著他們投錢開辦各類新型作坊,與官府合作。”
“而臣的官府則去和西林書院或西山工業司談合作,讓他們來這裡和臣的官府一起合作開辦作坊,並讓當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