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三章 士紳們聽話了,大明第一能臣!,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什麼會待在林子裡?”

天啟又問了這些流民一句。

流民高增河先回道:“那林子裡野菜多,樹皮也多,路邊的都沒采完了,剝完了!”

天啟等人這才發現官道旁的樹木的確沒了樹皮,沿道也都是光禿禿的。

頓時,平時錦衣玉食的皇帝和他大臣們才意識到,為何流民們會都往林子裡鑽。

“看來本地人是不食野菜的。”

天啟說了一句道。

孫承宗也跟著說道:“也就是說,睢州百姓很殷實,而不至於食野菜樹皮為生,看來這夏允彝真的治理有方。”

“立即去睢州城!”

天啟即刻吩咐了一句。

隨即,天啟一行人就繼續趕路去睢州城。

而在這一路上。

天啟一行人,依舊看見不少流民,只是他們發現,在越是離睢州城近的地方,就越是有睢州地方官吏在組織這些流民,到固定的地點領粥洗澡以及接受官府的登記。

“他們竟然在給流民發棉衣!”

孫承宗更是像發現了什麼奇觀一般,忍不住先開了口。

張貴這時稟道:“陛下,眼下西山的棉衣滯銷,不值錢,這睢州官衙也就以官府名義批次訂購了數萬匹棉布,作為賑濟時使用,如今他們所發的棉衣,想必就緣於此。”

天啟聽後道:“饒是如此也是難得。”

“是啊,至少說明這睢州官衙的府庫是有盈餘的,而可以直接給流民發衣服驅寒!這一路過來,就這裡在如此做。”

孫承宗感嘆起來。

過了約有半個時辰,天啟就到了睢州城。

因一切從簡,夏允彝沒有組織百姓黃土載道,也沒有驅散沿街百姓,只帶著一干官紳來到十里長亭外迎駕。

而一見到夏允彝,孫承宗最先露開了笑臉,他現在對夏允彝好感倍增。

天啟也同樣如此,笑著問夏允彝:“新政在睢州執行的如何?”

夏允彝拱手道:“回陛下,臣不敢撒謊,如今睢州實行新政以後,的確實現了府庫有盈餘,百姓不飢寒,乃至人口因此增加,上交給朝廷的稅糧也增加。”

“帶朕去看看。”

天啟說著就先讓夏允彝帶他來了府庫。

很快,天啟就看見府庫裡有不少新建糧倉,就問著夏允彝:“在這裡有多少糧?”

“二十六萬石有餘。”

夏允彝回道。

“這麼多?!”

天啟驚訝不已。

孫承宗也同樣驚訝不已。

“回陛下,因整個睢州八成田地已經歸士紳所有,而如今實行新政後,大部分稅糧也就從士紳身上徵收,故而也就增加了不少稅糧,而按比例一部分留存州衙府庫後,府庫自然也有不少盈餘。”

夏允彝回道。

天啟聽後點頭,隨即就看向了鄭善偉這些士紳:“你們也願意接受這樣的新政,沒有怨言?”

鄭善偉這些士紳皆互相看了看,沒有說話。

天啟見此會意,便道:“沒事,言者無罪,你們可以把心裡話說出來,朕不會責怪!”

鄭善偉想了想還是先說道:“回陛下!臣等能富貴,也皆賴國恩,如今朝廷行新政也是為了大明中興,臣等自然願意,別說納糧,就算是傾家為國,也是願意的!”

孫承宗這裡聽後先在心裡感嘆起來:“這才是吾所認為計程車紳啊,就應該有忠君報國之覺悟!”

事實上,鄭善偉現在這麼說,也是因為真的被夏允彝整怕了,畢竟敢反對新政的都被收拾了,還活著計程車紳都是很精明的,即便在御前,也不會再敢說對新政的半點不滿。

錢謙益這時聽後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