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章 士大夫氣瘋!他張國舅欺人太甚!,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在將來會為了得到道德上的認同,而選擇向文官士大夫靠攏。

張貴得讓他們的榮譽感的建立不是來自於士大夫的認同。

在張貴見西廠這次鋤奸有功人員時,翰林掌院學士楊景辰也正對通政司左通政龔鼎和說起此事,且道:“新的《邸報》就不必再登載這次西廠生擒努爾哈赤和李永芳之事了。”

龔鼎和點頭道:“吾正有此意!豈能讓廠衛得天下讚譽!”

楊景辰輕蔑一笑:“尤其是這次主要立功者,是叛我士林之許都,宣揚此人功績,無疑於在告訴天下士子,想報國立功,當棄筆從戎,加入西廠!只要《邸報》不載此事,舉人以下的寒門士子,根本無門路知道這事,如此利於安天下士心。”

“楊公說的極是。”

龔鼎和贊同道。

“賣報!賣報!”

“新出的《大明日報》”

“奴酋努爾哈赤、漢奸李永芳被西廠鋤奸隊許都許千戶等人活捉!”

“有皇上親審努爾哈赤、李永芳內容,看奴酋如何如何回答我大明皇帝之問話,看大漢奸李永芳為何下跪哭求皇帝陛下!”

“禮部右侍郎陳子壯撰文稱讚這次西廠鋤奸之功績,且有元輔韓公為此事所賦之詩一首。”

……

這時,在兩人談話的茶樓下,突然傳來報童的聲音。

楊景辰聽後頓時沉下臉來,往外眯眼一看,就見一穿了西山棉布衣的男孩正抱著一大沓寫有“大明日報”四個豎排大字,形似揭帖,而又比揭帖大不少的紙,在街上喊賣。

更有誰都知道的西廠直營店綜合門市外,有同樣穿著西山棉衣的寒門書生在對一干士民念著報紙上的內容。

而且這些士民都在認真聽著,關鍵是聚集計程車民越來越多,因為這門市外寫了“聽完報可領三尺棉布。”

大明西山紡織業發達,尤其是在紡紗機已經可以同時用十六個紡錘紡紗後,已經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

畢竟大明大部分百姓沒有什麼錢且自給自足,所以內需消費市場不大,主要消費群體依舊是權貴官紳,但這些人以綾羅綢緞為主,也就造成西山的產能過剩,許多棉布滯銷。

為此,張貴幹脆讓西廠把這些棉布大批採購過來繼續作為動員底層百姓為自己做事的工錢。

城中乞討為生的乞丐和平民家的小孩,替西廠的《大明日報》賣報,就可以得棉衣一件。

寒門書生若為百姓讀報一旬,也會得棉布一匹。

連來聽報的都可以得三尺棉布去。

這些棉布對於西山而言是滯銷的過剩產品,但對於最底層缺衣穿的百姓而言,還是很需要的硬通貨。

所以,張貴在提高紡織業的生產力後,依舊讓其成為了改造大明社會的助力。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他張國舅怎麼這麼歹毒,又是用他西山的棉布棉衣收買庶民,他西山的棉布就算多如泥沙,何不直接燒掉,也比像現在這樣禍害天下強!”

左通政龔鼎和已經先敲起了桌子,吹鬍子瞪眼道:“這讓我們怎麼瞞?!”

“不能讓他們這麼宣傳下去,這樣下去,《邸報》瞞和不瞞都沒有用!”

楊景辰也咬牙說了起來。

“那該怎麼辦?”

龔鼎和問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猿球崛起

濤起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