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設制策司開始變法,以漢奸罪剮範永鬥
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五章 設制策司開始變法,以漢奸罪剮範永鬥,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
張貴也就再次持象笏言道:“確立好變法目標後,就當開始研究制定出哪些變法政策,臣認為需要設立一個制策之官衙,作為提出、研究並提請陛下頒佈相應政策之所,並任命若干制策大臣負責制定相應新政之法。”
張貴知道大明現在是積重難返,但他不知道大明現在是該直接撇開整個文官政體另起爐灶,還是該繼續信任文官政體進行內部變革。
不過,張貴的打算是做兩手準備。
一方面,他勸動天啟讓他在西山搞工業,且以搞工業的方式,走拉攏底層軍民的方式來重新建立起一個大明新政體的路線。
一方面,他也勸說天啟給張居正恢復名譽,且支援文官政體中的一些還願意革新的文臣繼續在內部進行變革。
在張貴看來,如果後者能夠成功變革,他自然不必在將來建立起一個以工業為基礎而實行先軍主義的組織後,對整個文官政體進行血洗,將所有的官紳地主徹底剷除,代之以新的統治階層。
而如果後者不成功,張貴自然得要在將來對整個文官政體進行更殘酷的血洗。
可以說,張貴現在支援變法,其實是在給大明現有的文臣士大夫們一個機會,一個將來不被徹底血洗的機會。
“甚善!擬旨,設制策司,就在朕的勤政殿左側書房內值事,元輔韓爌、錦衣衛都督張貴、司禮監首席秉筆魏忠賢、登萊巡撫袁可立調任進京任堂官與翰林編修陳子壯以原官為制策大臣。”
天啟聽後點了點頭,就下達了設制策司的旨意。
楊漣這時忙站出來道:“陛下,制策乃獻策之處,事涉新政綱目,不應有內臣與外戚參與!”
天啟就猜到會有人反對,但他就是故意要這麼做,因為他現在發現,如果有勳貴外戚加上內臣制衡,文官們在做事上會更願意服從自己這個皇帝的意志。
楊漣這麼說後,天啟直接就問道:“涉及新政變法,勳貴皇親和內廷的意見,就不能徵詢一下嗎,那這新政變法萬一涉及到勳貴皇親和內廷怎麼辦?制策司不是執政機構,是獻策之所,不能以常例而論!”
制策司的出現,意味著新政走出重要一步。
接下來具體要怎麼變法,怎麼實行新政,還得繼續看制策司為皇帝獻出哪些新政策。
不過,在袁可立進京以前,制策司還不會開始辦公,張貴也不用去這裡點卯,議議新政,他現在主要精力還得放在為皇帝籌辦武備學堂的事上。
而為籌辦武備學堂,除熊廷弼外,張貴還薦舉了沈有容、馬世龍、李承先一干老將為總教習。
彼時,沈有容、馬世龍、李承先等武備學堂總教習已經到京。
另外,奉召進京準備參考武備學堂的天下文武生員和選自京營與邊軍中有過功績的低階武官也基本上已經抵京,準備應考進入學堂,成為武備學堂第一批軍官生。
按照設武備學堂的旨意明確諭示,兩京一十三省的文武生員皆可進京參考武備學堂,另外在京營與邊軍中有過不錯表現的行伍也可進京參加武備學堂的考試。
而一旦成為武備學堂的軍官生,畢業後會直接授予七品以上的武官官身。
之所以允許文科生員參考,是因為眼下大明文生員非常多,不少人要想透過舉業做文官,還是很難的,倒有不少願意從武做官的。
要知道,明朝名將俞大猷就曾是生員。
而為了給這些想棄文從武的生員一個機會,也就沒有限制生員文武之別。
張貴和熊廷弼、沈有容、馬世龍、李承先等也在這不久後,開始考選著這些生員,最終錄取了上千名文武士子和武弁為武備學堂的軍官生。
在張貴籌辦武備學堂期間,王紀等涉嫌貪墨軍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